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9|回覆: 0

[論史] 宋朝『南京』商丘: 太祖趙匡胤『龍潛之地』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0-2-2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天津日報
【水滸傳】中一共兩次出現『南京』這個地名,一次在第二回,魯智深在酒店裏見到金翠蓮父女,問道:『你兩個是哪裏人家?為什麼啼哭?』金翠蓮回答說:『 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第二次在第十三回,晁蓋回答雷橫的話說:『(外甥王小三)四五歲時隨家姐夫和家姐上南京去住,一去去了十數年。』這裏提到的『南京』,都是指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和江蘇省會南京市沒有任何關係。
  商丘在今天已經不算大城市,但在古代,尤其是五代到北宋,則是除東京開封和西京洛陽之外的第三大城市。為什麼這座城市在北宋如此重要呢?這還得從太祖趙匡胤當歸德節度使說起。趙匡胤本是後周皇帝柴榮的大將,柴榮臨終前,任命他當了殿前都點檢,也就是禁軍的總帥。柴榮死後,只有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帝位,純粹是個擺設,真正掌握權力的,應該是朝中的老臣。柴榮於顯德六年(959)六月駕崩,七月,小皇帝柴宗訓就下了一道聖旨,命趙匡胤『領歸德節度使』。歸德軍節度衙門設在當時的宋州,就是今天的商丘。趙匡胤當時擔任着殿前都點檢,又加領歸德節度使,雖然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份榮譽,卻意味着他必須用一定的時間到商丘去打點軍府事務,不可能完全呆在開封。聰明透頂的趙匡胤似乎預感到了某種不祥,他認為很有可能是受顧命的老臣范質等對他產生了疑忌,想分散他的軍權,所以不到半年的時間,便發動了陳橋政變。
  古人很講究『龍潛』,趙匡胤以歸德節度使起家,商丘當然就成了『龍潛之地』,即大宋朝的發祥地,意義非同尋常。不過趙匡胤在世時沒把這些當成多大的事,直到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才因趙匡胤曾受群臣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將原本還叫宋州的商丘改名為應天府。此時距宋朝建國已經過去了四十六年。到了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真宗封泰山、祠后土、祭老子祠都折騰完了,於是決定將應天府再次升格,建為南京。這不是個輕易的決定,與此相關的事務和耗費都很多,既然叫『京』,其規格就得和東京開封相『匹配』。真宗祭老子祠還沒回到開封,便下旨先修建一座歸德殿,作為新南京的主殿,接着規劃京城和宮城。就這樣,商丘就由應天府又改叫做『南京』。【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徽宗宣和年間(約1120至1122之間),這時 『南京』已經被宋朝人叫了一百多年了。
  真宗在修建南京的同時,還下旨追贈當年太祖皇帝的幕僚勛舊,這種特殊的恩禮可以轉讓給他們的子孫。另外,還特地在這裏修建了一座道觀,叫做南京鴻慶宮,用來安放和供奉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御容』。可以想像,北宋時的南京也是非常壯觀繁華的都市。如果拿清朝打比方,宋朝的開封相當於清朝的北京,而南京商丘則相當於清朝的瀋陽。
  在『京』一級的行政區裏做官,是不是可以住進皇城歸德殿呢?那可真是開玩笑了。歸德殿只用來供奉太祖、太宗,絕不可能讓地方官員們胡亂進出,否則就是『僭越』。在這裏當一把手的人,級別和東京開封府尹相當,比一般州郡的知州、知府要高得多。咱們比較熟悉的晏殊、歐陽修、張方平、葉夢得等人,都曾擔任過南京的最高行政長官,其餘不太熟悉的,後來也大多升到副相的高位。當時這裏是最適合人居的優雅城市,有些宰相退休,也選擇在這裏度過晚年,如與范仲淹同道改革的杜衍、本地人張方平、浙江人趙概等,都長期在這裏生活居住。
  可能有人會問: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首都才對呀,怎麼會有兩個呢?宋朝的『京』還不止兩個呢,還有西京洛陽(當時又叫河南府), 北京大名(當時又叫大名府),一共四個京呢。除了東京開封府外,其他三京都叫『陪都』,也就是給京師做陪伴的京都。這種制度早在唐朝就有了,唐朝前期有兩都,即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甚至科舉考試都分別在兩京同時舉行。其後因李淵起家於晉,遂增太原為北京。安祿山反叛後,唐明皇逃到成都,所以成都也曾一度改為南京。和宋朝同時的遼、金也都不止一京,即使到了明朝,還是兩京制呢,明成祖朱棣遷到北京後,稱原來的都城金陵為南京,於是江蘇南京這個名稱才使用至今。清朝的科舉也是在北京和南京兩地舉行,只不過不再把南京定格為『京』罷了。
  還回到宋朝的陪都來說:唐朝滅亡後,洛陽都城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宋朝為什麼又把它定為西京呢?首先,趙匡胤出生在洛陽的夾馬營,是真龍天子降誕的祥瑞之地,這理由還不充分嗎?趙匡胤建國之後,原本是想把京城遷到洛陽去的,但因為當時戰事擾攘,西北軍閥又比較強悍,為防備萬一,大臣們阻止了這個動議;其次,洛陽是開封的西部重鎮,在軍事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再次,古人認為最適合埋葬的北邙山也在洛陽境內,宋朝的皇帝陵群就選在了洛陽所屬的鞏縣(今河南鞏義);再次,『峻極於天』的中嶽嵩山也在洛陽境內,所以『 西京』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宋朝的北京知名度不如西京高,它是仁宗慶曆二年(1042)才正式開始興建的,宮城的規模比南京還要大,皇城周長三裏一百九十八步,京城周長四十八裏二百零六步。城四周共開了十七個門。因為它已經是『京』,所以流經此處的那條河就叫『御河』了。為什麼要在這裏建個陪都?也有幾個原因:第一,真宗在位期間和契丹關係緊張,曾不止一次御駕親征,都『駐蹕』在這裏,本身就具備了『行宮』的基礎;第二,慶曆年間,宋朝與契丹最終達成了和解,兩國都承諾不再興兵打仗,為了彰顯和諧,在靠近北部的軍事重鎮建陪都,豈不是更能昭示宋朝的誠意?
  李之亮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