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6|回覆: 0

[制度研究] 西漢政府設置河西四郡加強對西域的統治(1)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09-6-25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一)設置河西西郡的歷史背景
   
    在戰國時代,秦、趙、燕三國都有各自的長城。秦並六國後,連接了原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東起遼東,西至臨洮(今甘肅省岷縣).這時東段長城以北,主要是匈奴、丁零和東胡的游牧區,西段長城以西,主要是月氏、烏孫和羌人的游牧區。到了西漢初期,在匈奴強大的壓力下,月氏的大部分和烏孫相繼被迫西遷,河西地區遂成了匈奴的游牧區。當時在這個地區的游牧民族還有小月氏和西羌。小月氏是指月氏西遷時留下來的一小部分月氏人。西遷的月氏人被稱為大月氏。
   
    在西漢初年,西漢政府所管轄的農業區,經常受到長城以北和長城以西的匈奴和西羌的騷擾,特別是匈奴的騷擾,殺傷邊境居民,搶劫財物,破壞農業生產,並揚掠邊境居民作為奴隸。到了漢武帝時,為了尋求與國,共同抗擊匈奴,曾派迫張騫、甘父(少數民族)通使西域,意欲聯合大月氏。由於此時大月氏已在大夏建國,不願再東返故裏與匈奴為敵,聯合大月氏的目的沒有達到。到了張騫第二次通使西域以後,才逐漸完成了聯合烏孫和天山以南的諸農業國共同抗擊匈奴的目的。
   
    西漢初年以來,西漢政府對匈奴一宜沿襲着消極防禦的政策,除在沿長城邊界線駐兵防守外,並採用『和親』和』歲奉匈奴絮繒酒食物』的辦法,希圖以此作為匈奴貴族不再發動騷擾的條件。漢武帝繼位之初,對匈奴仍然沿襲着前代的政策。但是這個消極防禦的政策,並沒有換來邊境的安寧。後來由於漢武帝感到,對匈奴貴族『金帛文繡賂之甚厚,侵盜不已』,才改變消極防禦為主動出擊。僅武帝於公元前133年及以後的幾次派出大軍深入匈奴游牧區進行追擊。『漢軍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墮殪,罷(疲)極昔之』。從而削弱了匈奴的勢力。漢朝在長城以北建立了屯墾戍邊、移民開墾的大片農業區。公元前121年游牧在河西地區的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漢朝。漢朝封昆邪為源陰侯,其下矚四人被封為列侯。其部眾4萬餘人被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稱為五矚國。據【漢書・地理志】載:公元前104年,西漢政府設置酒泉郡與張掖郡,前101年設武威郡,前88年設敦煌郡。據【漢書・武帝本紀】,元狩二年(前121年)渾邪王降,以其地為武咸、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置張掖、敦煌郡。參證有關史料,後說比較可靠。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河西四郡的戶口數如下:
   
    地名   戶數 人口數 轄縣數
    敦煌  11200  38355  6
    酒泉  18137 76726  9
    武威  17581 76419  10
    張掖  24352 88731  10
    總計  71270 280231  35
   
    在7萬多戶、28萬多人中,主要為漢族移民。前121年,『漢乃子渾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徙民以充實之。』前111年,『乃分武成、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歷前107年,『武都氏反,分徙酒泉。』前102年,『赦囚徒,發惡少年及邊騎,歲余而出敦煌者六萬人。』『益發戊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後屯兵以衛酒泉。』前91年,』其隨衛太子發兵,……吏士者皆徙敦煌郡。』
   
    河西四郡的設立,對爾後中國的發展產主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在下文中將分別加以論述。
   
    (二)河西四郡促進了漢朝對西域的統一
   
    河西四郡的設置,促進了漢朝統一西域。
   
    河西四郡設置之後,漢朝將秦長城從令居(今甘肅省永受縣)延伸到了陽關、玉門。其烽燧深入到輪台,用以防禦匈奴。這條長城的難面,就是漢朝移民屯墾的農業區,河西四郡設置之後。隔斷了匈奴與西羌的聯繫,導致與加強了漢朝與烏孫和天山以南諸農業國的聯盟,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斷匈奴右臂』,從而進了步削弱了匈奴的勢力。
   
    在西漢政府設置河西四郡以前,在中國大地上,存在着二個廣大的農業區和二十廣大的游牧區。大體說來,在長城以南,地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是漢族和百越、西南夷等少數民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區;在長城以北和以西,包括東北與蒙古草原,天山以北草原以及青藏高原和鄰近地區,則是匈奴、東胡、烏桓、丁零、烏孫、小月氏、西堯等民族從事游牧業生產的游牧區。在西漢政府設置河西四郡以後,將河西地區由游牧區變為農業區,這就使我國原來連成一大片的游牧區,分割成了兩大片游牧區,即:匈奴、東胡、鳥桓、丁零、烏孫等游牧民族的北方游牧區和西羌等游牧民族的西北至西方的游牧區。新興的河西地區農業區的出現,在所謂『隔絕羌芮』目的同時,也擴大了我國一大片農業區與兩大片游牧區在經濟文化上的聯繫。在歷史上,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的矛盾乃至朋爭雖然時有發生,但是由於游牧社會不能生產出自身所需要的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品,需要由農業社會供應各種手工業產品――金屬工具和用具、絲絢、麻布、槽類以及槽食等:農業社會也需要游牧社會供應牲畜、皮張、畜毛等,因此游牧社會與農業社會之間關係的主流始終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係。農業區經濟與游牧區經濟的結合,才構成了我國古代封建經濟統一的整體。對於匈奴史、西羌史的研究必須與秦漢史的研究密切地結合起來。此意我在本章『匈奴游牧社會的歷史地位』一節中,已經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迷,這裏就不再多述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