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25|回覆: 0

[制度研究] 西漢基層政權在選官制度上的作用(1)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0-12-15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歷史
漢代自高祖的天下以後,選任官吏主要的是兩種人,第一,功臣;第二,文吏;文景以後,功臣的後裔也因舊有的資地,致位顯通。但很多功臣後裔因為作奸犯科而被罷免爵位。到漢武帝推行推恩令中央政府把原來各個封國的權力收回。國家越來越需要人才來管理國家,功臣舊屬的後代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更何況這些後裔當中不少人已經腐化。國家各級官員主要依靠一套選官制度來選拔。漢代國家的選官途徑主要有:一,孝廉;二,茂才;三,賢良方正。通過這幾條途徑,地方官員向中央朝廷舉薦人才。


  漢初還沒有規定舉人的數目。到漢武帝時『初令郡國舉一人』同時規定地方官吏必須舉人。


  但是漢承秦制舉人失當者有罪。詔書的出現使得地方各級官吏不得不對轄區內人才的關注。在西漢這樣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地方官吏如何得知本轄區的人才。才不會『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本文主要對西漢基層政權在這方面的作用做一些探索。


  漢代具有十分完備的基層政權。【漢書•高帝紀】:


  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關中卒從軍者,復家一歲。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


  【漢書•韓延壽傳】


  武帝時,戾太子受江充誣陷,不能自辯,遂矯詔捕殺江充,兵敗亡匿,武帝震怒,群下憂懼無所出,『壺關三老茂上書曰:「……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謬,是以親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上見,退則困於亂臣,獨冤結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書上,武帝為之感悟。又【漢書•京房傳】:『(焦贛補小黃令)愛養吏民,化行縣中,舉最當遷,三老官屬上書願留贛。有詔:許增秩留,卒於小黃。』漢成帝時,京兆尹王尊免官,『湖三老公乘興等上書訟尊治京兆功效日著……書奏,天子復以尊為徐州刺史,遷東郡太守。』後王尊不避危殆,親率吏民治水,『吏民嘉壯尊之勇節,白馬三老朱英等奏其狀。』王尊因而受到嘉獎。


  由此可見,皇帝對三老的意見十分重視。同時三老既為民師,左右鄉黨輿論,對『鄉舉里選』的察舉,徵辟往往起到關鍵作用。但是西漢的基層官員和三老是如何發現人才的:


  (一)孝廉,【漢書•文帝紀】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到了武帝時期,察舉的科目設立了孝廉一項,並成為察舉中最重要的一科。顏師古認為:『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孝成為鄉里追求的標準,也成為三老評價和向上級推薦人才的標準。西漢的重民思想使國家很重視基層政權特別是三老的意見,在鄉里三老的輿論成為政府選舉官吏的重要標準。所以鄉里的禮俗、輿論的作用就更顯得突出了。


  (二)家族,西漢的鄉里社會,雖然是以地緣為主,但血緣與宗族在鄉里的作用也同樣重要。所以在提到西漢的鄉里社會組織時,往往九族與鄉黨並稱。如郇越『分施九族州里』【王貢兩龔鮑傳】,朱邑『祿賜以共九族鄉黨』【朱邑傳】,所以說西漢是地緣與血緣的共同體。因為西漢的里大抵依自然聚落而成,所以一個里往往就是一個或是數個宗族。國家為了便於管理,就任命一些強宗大姓來統治鄉里。三老往往由這些強宗大姓充任,因此這些強宗大姓的子弟更容易出任官吏。


  原涉:祖父武帝時以豪桀自陽翟徙茂陵。父哀帝時為南陽太守。扶風謁請為議曹。舉能治劇,為谷口令。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