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2|回覆: 0

[制度研究] 西漢州部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1-6-10 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藝術中國

    兩漢一級政區。西漢武帝后設置的監察區稱爲部,俗稱州。王莽改稱州。東漢恢復西漢舊稱。東漢時州部長官的權漸重,黃巾起義後州部遂逐步由監察區變成行政區。


    西漢十四部 秦時每郡設一個『監』,掌監察一郡吏治。漢初省郡監,地方吏治由丞相派遣史(僚佐)『分刺』(分區刺舉),稱『刺史』,沒有常設的官員。其時全國只有六十多個郡,大部分在諸侯王統治之下,朝廷直轄的只有一小部分,所以這種制度行得通。景帝時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悉收諸侯王國的支郡屬漢,又剝奪諸侯王的統治權,王國官吏由朝廷任命,從此,郡和國在實質上無復差別;武帝時除繼續削減王國封地,增設了若干內郡外,又外事四夷,開疆拓土,在新擴展的疆土上增設了二十多個郡,至元封中全國共有九十多個郡,十八九個王國,合計約有一百一十多個郡國,都在朝廷直接統轄之下,監察不設常員的制度已不適用。至元封五年(前106),除近畿七郡以外,將全國一百零幾個郡國分爲十三部,每部置一刺史,掌刺察一部的官吏和強宗豪右,定爲常制。十三部中有十一部採用了【禹貢】和【職方》裡的州名,都叫做某州刺史部,因此習慣上又以一部爲一州,合稱十三州。征和四年(前89),又設置司隸校尉一職,掌察舉京師百官和近畿七郡,從此全國連同十三州部共有十四個監察區。成帝元延四年(前9)省司隸校尉,綏和二年(前7)復置,改名司隸。綏和元年改刺史爲牧,哀帝建平二年(前5)復爲刺史,元壽二年(前1)復爲牧。據此,除元延四年至綏和二年兩年外,征和四年以後的西漢後期九十餘年,一直維持著十四部的制度。


    據【漢書・地理志】序文,十三州刺史部的名目爲:冀州刺史部、兗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揚州刺史部、荊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涼州刺史部、幽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朔方刺史部。  但是,以西漢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簿籍爲據的【漢書・地理志】所載一百零三個郡國,在郡國下的注文里,卻並沒有『屬朔方』的,連朔方郡也『屬并州』;南海等郡注作『屬交州』,不作『屬交趾』,顯然與【地理志】序文里的十三部不符。序文、注文哪個爲准,證以班固之前東漢初年王隆的【漢官解詁】和班固以後東漢末年應劭的【漢官儀】所述及的十三部都與【漢志】序文相同,則序文爲是。注文里的制度,是東漢時代的制度,錯誤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出於班固的疏忽,誤以著書時的制度作爲西漢制度;一是班固本無此注,而是東漢某一【漢書】讀者根據當時制度所作的批註,被後世傳抄者誤作班固本注。


    西漢十三刺史部是【漢志】序文中的十三部而不是注文中的州部,這對東漢學者而言是很清楚的。可是到了唐代,去漢已遠,許多學者爲【漢志】注文所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誤解,終至得出錯誤的結論。誤解如:


    【晉書・地理志】承認朔方爲一刺史部,又以朔方郡屬并州。【漢書】顏師古注以爲朔方刺史專察朔方一郡,不在十三州之限。杜佑【通典】以爲『南置交趾』實際是初爲交趾,後爲交州;『北置朔方』,實際是初爲朔方,後爲并州。呂祖謙【大事記】以爲涼州之地有涼州、朔方兩刺史。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以爲武帝初於近畿亦置一刺史,後改司隸校尉。


    作出十三部系司隸和並、荊、揚、兗、豫、冀、幽、青、徐、益、交、涼十二州的錯誤結論,則始於【通典】,其後呂祖謙【大事記】、鄭樵【通志】、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馬端臨【文獻通考】、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等皆沿襲不改。甚至清代乾嘉時期一些考據學家,也還有信從此說的,如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坫【新□ 注地理志】等。獨清代考據學家全祖望【漢書地理志稽疑】能闡明西漢十三部應以序文所述爲正,而司隸不在內;注文『乃東京之制』,唯謂朔方部領有河西五郡則誤。錢大昕【廿二史考異】能指出西漢時『並與朔方各自爲部』,卻未能對西漢十三部作出全面說明。清末楊守敬【漢書地理志補校】、王先謙【漢書補註】採用了全氏正確的說法,也因襲了全氏的錯誤。


    1934年顧頡剛發表【兩漢州制考】一文,才詳細地論證了西漢元封五年始置十三州刺史部應如【漢志】序文所述,征和四年增置司隸校尉部,此後共有十四部;【漢志】注文所依據的是東漢的制度;並糾正了全祖望以河西五郡爲朔方領郡之誤。西漢州部的問題至此便得到了完滿解決,成爲史學界公認的定論。


    王莽十二州 西漢末年平帝時,王莽秉政,元始五年 (公元5),莽奏改十四部爲十二州。這是因爲【尚書・堯典》裡有『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二語,王莽泥古,一切制度要以經義爲本,所以對州部之制也要以經義更定。十二州名見於揚雄【十二州箴】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雍州、幽州、并州、交州,冀、兗、青、徐、揚、荊、豫、雍八州採用了【禹貢】的舊名,幽、並二州採用了【職方】的舊名,這十州除雍州外,其他九州也就是西漢的刺史部名。唯西漢改雍曰涼,至是復【禹貢】舊名。西漢改梁曰益,由於漢益州境域遠較【禹貢】梁州爲廣袤,所以襲用了漢名,不再恢復【禹貢】名稱。交州雖不見於【禹貢】、【職方】,但【堯典】已見『申命羲叔宅南交』,故王莽即以交爲州名,即西漢交趾刺史部。西漢的朔方刺史部至是併入并州;司隸校尉部七郡,至是以三輔併入雍州,以河南、弘農併入豫州,以河東、河內併入冀州。


    古今學者有些人認爲揚雄只寫了『九州箴』,今本【十二州箴】中的後三箴即幽、並、交三箴出自後人的增附、作偽。此說確否尚待進一步論證。即令後三箴的確不是揚雄作品,王莽十二州中有此三州應無可疑。因爲三州中幽、並二州見【漢書・王莽傳】始建國、天鳳中;【後漢書・光武帝紀】、【岑彭傳】建武初見交趾牧,時光武勢力未及荊湘以南,這個交趾牧應爲王莽所任用的交州牧,而史家沿用了西漢舊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