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7|回覆: 0

[制度研究] 東西曹考述(2)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12-15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二 東漢末年軍府、公府的東西曹


    西漢的丞相,東漢的太尉、司徒和司空,都是秩位為公的宰相,西曹、東曹則是他們專設的下屬機構。然而在東漢,西曹、東曹的設置範圍呈現出擴大的趨勢。一些職位比同三公的將軍,如車騎將軍、大將軍等,他們的軍府也漸次設置西曹、東曹。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東漢中樞政治的演變,尤其是外戚專權局面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
    【續漢書・百官一】記述『將軍』云:
    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該條劉昭補註引蔡質【漢儀】,內容要充實一些:『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左、右、前、後,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四夷屯警。』西漢時期,大將軍、驃騎將軍是最重要的將軍稱號,他們與丞相的地位是相當的。其中,霍光、王鳳先後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為中朝官之首、輔政大臣,其實際權力比丞相還要高。車騎將軍、衛將軍的地位也很高,東漢以後與三公的地位相當。西漢時前後左右將軍『位上卿,金印紫綬』[3] (卷十九),宣元以後,多充任中朝官,參預朝政。以上自大將軍至前後左右將軍,均為重號將軍,是皇帝的最高級武官。
    西漢後期,以大將軍為代表的諸重號將軍在中樞政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們的幕府分別設置有員額不等的屬官。這些屬官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屬於軍隊系統的,如校尉、司馬以及軍監、千人等;另一類是長史、從事中郎以及各種掾、史,這些是管理府內事務的[1] (p256、257)。總體看來,這些軍府的屬官設置與當時丞相府或三公府的建制還有很大差異。東漢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據【後漢書】卷四二【東平王蒼傳】,明帝十分器重同母弟東平王劉蒼,『及即位,拜為驃騎將軍,置長史、掾史員四十人,位在三公上』。劉蒼以宗王輔佐朝政,因為身份特殊,故不在三公之列,另拜驃騎將軍,位在三公之上。他的軍府掾史多達40人,超過了當時太傅府和三公府的規模。由於他是只理政而不領兵,估計其軍府機構的主要部分是仿照三公府的建制,與普通軍府有差別。同書卷二七【吳良傳】載,吳良一度被驃騎將軍東平王劉蒼辟署為西曹掾,可以為上述推測提供佐證,這也是史籍所見將軍府設置西曹的最早記錄。此後,將軍開府制度在和帝朝得到重大發展。永元元年(89),竇太后兄竇憲請求出擊北匈奴,『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8] (卷二十四)。同年九月,竇憲班師凱旋,拜為大將軍。據【後漢書】卷二四本傳:『舊大將軍位在三公下,置官屬依太尉。憲威權震朝庭,公卿希旨,奏憲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長史、司馬秩中二千石,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竇憲拜車騎將軍時『官屬依司空』,應該理解為依照司空府的員額和建制配置車騎將軍府的屬官。【續漢書・百官一】記述諸重號將軍的屬官云:
    長史、司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馬主兵,如太尉。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職參謀議。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一人。此皆府員職也。又賜官騎三十人及鼓吹。其領軍皆有部曲。
    此處把將軍的屬下明確地記述為兩個部分:自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以下,包括掾屬、令史及御屬,『此皆府員職也』,即通常情況下的軍府屬官;將軍領兵時另有『部曲』,配置屬於軍隊系統的各類軍吏。據此記載,竇憲本傳所說的車騎將軍『官屬』,並不包括其所領各類軍吏,這部分『官屬』依照司空府的建制予以配置,突出政務方面的職能,是容易理解的。竇憲領兵出擊北匈奴,軍事行動是暫時的,但他卻在竇太后的支持下,乘機拜授地位尊顯的車騎將軍,又依照司空府的建制設置其軍府,這些都是從長遠着眼來鞏固竇氏的執政地位。竇憲旋即拜為大將軍,除了按舊制依太尉府設置其軍府④,還使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次於太傅為上公,令屬官增秩,其中長史、司馬秩中二千石,同於九卿,竇氏權勢顯赫一時。竇憲在和帝朝專權,開東漢一代外戚專權之端,在此過程中,形成了與外戚專權相適應的將軍開府制度。與西漢相比,東漢的車騎將軍府、大將軍府基本上是依三公府的建制設置,突出政務職能和行使這一職能的穩定性。東漢中後期,執政的外戚或任車騎將軍,或任大將軍,由此形成慣例。
    如上所述,東漢中後期執政的外戚,其車騎將軍府或大將軍府,均應設有西曹、東曹。作為例證,漢末何進的大將軍府,有蒯越任東曹掾,伍孚任東曹屬。董卓之亂以後,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大小軍閥蜂起,在經過一番兼併之後,形成了幾個大的軍閥集團。這些據州兼郡的大軍閥,為了實現對轄境內軍政大權的有效控制,其最方便的途徑,就是仿照三公府的建制,設置自己的軍府。當然,具體情況還要視各個軍閥向朝廷竊取的名號而定。下面,我們依據史籍所載錄,就一些軍閥任職和設置東西曹的情況,依次加以考察。
    劉虞,靈帝中平六年(189)以幽州牧加拜太尉,不久改拜大司馬;屬下有東曹掾魏攸。劉表,獻帝初平三年(192)拜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屬下有東曹掾傅巽。劉備,獻帝建安四年(199)拜左將軍,後自領益州牧;屬下有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孫權任職的情況較為複雜,他在建安五年拜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十四年,自為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二十四年,拜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至魏文帝黃初二年(221),接受魏帝封拜,為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事;次年自立年號為黃武,宣告建國。在孫權任以上職位的幾個階段,先後在其軍府任職的有:討虜將軍東曹掾顧徽;車騎將軍西曹掾張敦,東曹掾馮熙、步陟;驃騎將軍西曹掾張承、闞澤,東曹掾劉基;大將軍西曹掾沈珩。此外,張允亦曾為孫權東曹掾,陸遜曾在幕府任東、西曹令史,但任職時間不詳。公孫淵,其祖父公孫度在漢末割據遼東,父康、叔父恭相繼嗣位。魏明帝太和二年(228),淵脅奪恭位,明帝拜淵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其屬下有西曹掾公孫珩。
    從史籍反映的情況看,漢末軍閥設置和運作東、西曹,具有如下明顯的特點。第一,在王綱解紐、割據相爭的局面下,對各軍閥而言,爭奪人才,着力加強政權建設,無疑是頭等大事。東漢三公府的西曹、東曹,本來就分別掌管對內、對外人事處置權,因此,仿照三公府的建制,在自己的軍府設置西曹、東曹,使之成為政權建設的樞紐,就是他們最方便的選擇。從各軍閥具體的任職情況看,劉虞為太尉、大司馬,劉備為左將軍,孫權後來為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和大將軍,他們以三公或重號將軍的身份設置東西曹,在制度上應當不存在障礙;而劉表為鎮南將軍,孫權先前為討虜將軍,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都只是雜號將軍,其設置東、西曹,則是突破了舊制的規範。由此說明,由於東西曹處在政權建設的樞紐地位,各軍閥無論其名號如何,也無論其是否完全照搬三公府的建制,東、西曹都是要優先設置的。東、西曹在漢末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面貌,原因就在於此。
    第二,各軍閥都相當重視東、西曹掾屬的選任,被選用者均為才智之士。例如劉表的東曹掾傅巽,是一個典型的人物識鑒專家。孫權的東曹掾顧徽『有才辯』,後拜輔義都尉,出使曹操。另一東曹掾馮熙,後來拜立信都尉,使蜀吊劉備喪;又為中大夫,出使魏國。孫權的大將軍西曹掾沈珩,『少綜經藝,尤善【春秋】內、外傳。權以珩有智謀,能專對,乃使至魏』[10] (卷四十七注)。這些人充當使節,不辱使命,不損國威,自非凡才。
    在漢末軍閥中,曹操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在建安元年(196)把漢獻帝挾持至許,取得『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政治地位,由普通軍閥躍升為朝廷宰輔。當年九月,曹操拜大將軍;兩個月後,由於袁紹的反對,他辭去大將軍職位,轉拜司空。自此至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他相繼為漢丞相、魏公和魏王,以霸府政治的模式實現對國家的控制。在此期間,其司空府、丞相府的僚屬機構不斷膨脹,其中東西曹尤為活躍。大量的文獻記錄,充分地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曹府東、西曹運作的實態。
    首先,曹操大將軍府、司空府和丞相府的東西曹,先後在其中任職者人數眾多,見於史載的有滿寵、毛d、陳群、梁習、王思、崔琰、蔣濟、陳矯、盧毓、郭湛、丁儀、胡質、徐奕、何夔、邢J、徐宣、常林、徐邈、司馬懿等,共19人。這些人具體的任職有三種,即東西曹掾、東西曹屬和東西曹令史。
    其次,先後任西曹掾的,有陳群、崔琰、郭湛、丁儀等4人,任東曹掾的有毛d、崔琰、何夔、邢J、徐宣、陳群等6人,而毛d、崔琰主持東西曹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當時,中央和地方的選官之權基本上歸屬曹操霸府的東西曹。在內部分工方面,仍然遵循着西曹主內、東曹主外的舊制框架,但東西曹之間的合作有強化的趨勢。例如,陳群任司空西曹掾屬,『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曹操)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10] (卷二十二)。這是西曹主府吏署用之證。毛d長期主持東曹事務,『其典選舉,拔貞實,斥華偽,進遜行,抑阿黨。諸宰官治民功績不着而私財豐足者,皆免黜停廢,久不選用。於時四海翕然,莫不勵行。至乃長吏還者,垢面羸衣,常乘柴車。軍吏入府,朝服徒行』[10] (卷二十注)。東曹主管地方宰官治民的長吏和軍吏,於此清晰可見。東曹主管軍吏,尚有丁斐的事例為證。丁斐任典軍校尉,多有不法行徑,曹操曾言『東曹毛掾數白此家,欲令我重治』[10] (卷九注)。由於東曹的職能範圍較廣,集中了大部分的選舉事務,因而它成了當時人事鬥爭的焦點。
    最後,在選舉官員的操作方面,對候選對象的德才進行考察評定的環節得到了加強。崔琰任東曹掾時,曾為丞相征事邴原、議郎張范作評狀云:『征事邴原、議郎張范,皆秉德純懿,志行忠方,清靜足以厲俗,貞固足以幹事,所謂龍翰鳳翼,國之重寶。舉而用之,不仁者遠。』[10] (卷十一)這種評狀應該就是九品官人法下為士人作狀的肇端。【三國志】卷一二【崔琰傳】注引【先賢行狀】稱:『魏氏初載,委授銓衡,總齊清議,十有餘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歸高,天下稱平。』所謂『委授銓衡,總齊清議』,表明崔琰主持東西曹,其主要職責是掌典對候選對象的品評推薦,這與上舉事例可互相印證。而所謂『朝廷歸高,天下稱平』,則是對崔琰把握人物評論尺度的肯定。上舉事例中,崔琰以東曹掾的身份品評丞相府屬官邴原、朝官張范,反映出東西曹之間緊密配合以及東西曹掌選的範圍之廣。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