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4|回覆: 0

[論史] 漢代民間『處士』與『議士』(1)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1-12-23 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絡
『處士』作爲漢代通行的社會稱謂,指行政體制之外的民間有才德的士人。【漢書•異姓諸侯王表】顏師古注說到『處士』的定義:『「處士」謂不官於朝而居家者也。』【後漢書•劉寬傳】李賢註:『處士,有道而在家者。』【荀子•非十二子】以『處士』與『仕士』對 應,楊註:『處士,不仕者也。』根據這樣的判斷,可以將『處士』身份理解爲在野的民間知識人。【史記•殷本紀】:『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 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h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都是著名的『處士』參政後來成就大 功的史例。【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東方朔辯議之辭言及『處士』:『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上觀許由,下察接輿,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所謂『塊然獨處』,或許與『處士』稱謂的由來有某種關係。而『寡偶少徒』,即社會交往有限,可能是這些人物通常的行爲特徵。『處士』模仿『許由』、『接輿』隱逸榜樣,然而又自以爲『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具備參政能力和行政資格。所謂『時雖不用』,然而可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者,體現出其自我政治期許其實是相當高的。


  討論『處士』參政以及成爲『議士』的可能與行政的關係,對於全面認識漢代政治生態應當是有益的。


  一


  戰國時期是著名的動盪年代。當時『處士』曾經有活躍的表演。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說:『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司馬遷【史記】中說 到的當時著名的『處士』,有【魏公子列傳】所見『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刺客列傳】荊軻的朋友『燕之處士田光先生』,【循吏列傳】所 見『O叔敖者,楚之處士也』等。【田敬仲完世家】說到的活動於稷下『不治而議論』的『文學遊說之士』中法家思想領袖慎到,張守節【正義】指出:『趙人,戰 國時處士。』【孟子荀卿列傳】說到『齊稷下先生』中的慎到,張守節【正義】:『【慎子】十卷,在法家,則戰國時處士。』當時的文化形勢,如【史記•李斯列 傳】所說,正是『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毛公和薛公事跡所謂『藏於』民間,也說明當時的政治家搜求『處士』之不遺餘力。【荀子•非十二子】:『古 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著是者也。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雲能者也,無知而雲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欲者也,行 偽險穢而強高言謹愨者也,以不俗爲俗,離縱而訾者也。』荀子具有批判傾向的話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處士』的活躍。


  戰國時期『處士橫議』的局面,促成了精神的解放和思想的競爭,中國文化於是呈示多元的自由的時代風格。然而實現大一統的執政者以爲這樣的思想文化形勢 是不利於安定局面的形成的。【漢書•異姓諸侯王表】說:『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爲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 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爲萬世安。』關於秦『患周之敗』,顏師古注引服虔曰:『言因橫議而敗也。』秦王朝的決策集團認爲周王朝覆亡 的首要原因是『處士橫議』,於是推行『箝語燒書』的文化政策。【後漢書•申屠蟠傳】中也可以看到『昔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王至爲擁_先驅,卒有坑儒 燒書之禍』的歷史分析。秦王朝的思想壓抑和輿論控制歷來受到嚴厲指責,然而後來也有人基於政治體制變化的考慮予以理解。明代學者李贄在評論李斯建議『史官 非【秦記】皆燒之,有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卒』的上書時,批註一『毒』字,然而又寫道:『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國橫議之後,勢 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然而漢代士人的『焚書坑儒』批判,體現了對於秦文化政策的反思。當時的主流文化觀念,對於文化專制主義持否定態度。如賈誼【過秦論】指出,秦 『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終於敗亡,『豈不哀 哉!』


  二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王生者,善爲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爲我結 襪!」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 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這是漢文帝時代的故事,一位治黃老之學的『處士』王生曾經被『召居廷中』,他對廷尉張釋之說: 我的襪帶鬆開了,你幫我系上!張釋之跪下爲他繫緊襪帶。王生對自己行爲的解釋是『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我這樣做,『欲以重之』。這位王生見諸史冊已是老 人,後來並沒有顯著政績和精彩政論傳世,只是以這樣一個在『廷中』『聊辱廷尉,使跪結襪』的表演節目保留在歷史記憶中。而這一事實本身,已經反映了朝廷『 名臣』『諸公』對『處士』的尊重。


  漢代社會中『處士』身份的個人前景因仕路開闊透見出光明。特別是在西漢王朝走向強盛的時代,執政當局比較注重從民間發掘人才,動員他們參與行政。尤其 是漢武帝時代,天子志在有爲,一時『海內艾安,府庫充實,而四夷未賓,制度多闕』,於是『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篇末的贊語 寫道,『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嘆息。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卜式拔於芻牧,弘羊擢於賈豎,衛青奮於奴僕,日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已。漢之得 人,於茲爲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 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歷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其餘 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不僅『漢之得人,於茲爲盛』,在整個中國古代人才史上,漢武帝時代都可以稱作光輝的一頁。漢武帝不僅因個 人的眼光、個人的情趣和個人的魅力使得『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元光元年(前134)確立的察舉制度,還實現了人才選拔體制的革新。


  漢文帝時,已經有『賢良』、『孝廉』之選,指令中央官吏和地方官吏得從下級屬吏、民間地主和部分自耕農人中選拔從政人員。名臣晁錯就是曾經以『賢良文 學』之選,又經帝王親自策試,得以升遷爲中大夫的。不過,當時既沒有規定選舉的確定期限,也沒有規定各地方選舉的人數。也就是說,這種選舉形式尚沒有成爲 完備的制度。漢武帝在即位之初的第一年,就詔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長官『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六年之後,又下詔策試賢良。特別是在這一年,明確規定了郡國必須選舉的人數。正是在漢武帝時代,察舉製得以基本成爲正統的政制。這一歷史進步的意義十分重大。有的學者曾經指出,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是『中國學術史和中國政治史的最可紀念的一年』。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