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0|回覆: 0

[論史] 歷史上秦滅六國戰爭: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1)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08-11-7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秦統一六國的戰爭,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
     
    統一六國前各國之形勢
     
    經過春秋和戰國長期的兼併戰亂,中國社會逐漸向全國統一的趨勢發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隨着秦滅六國統一戰爭的開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國,即將在刀光劍影中誕生。六國日漸沒落、秦國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齊】
     
    向為東方之強國。但到秦始皇初年,齊政權傳至齊王建時,齊威王時期建立起來的霸業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齊國實已徒具東方強國的虛名。它政治落後,經濟發展緩慢,國無賢臣良將,軍無奮進戰鬥之志,面對強秦即將發動的並滅六國的戰爭,竟毫無準備,坐以待斃。
     
    【韓】
     
    本來就是三晉中最弱的一方。到韓桓惠王時,韓就已臣服於秦國。秦始皇初年,韓國的疆域更加縮小,只剩下都城陽翟與其周圍10多個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實亡之國了。
     
    【魏】
     
    雖然也曾經歷過戰國初期最強盛的時期,它據有河東、河西、河內、河外廣大地區,疆域之內山河縱橫,形勢險要,但由於它阻扼秦東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為秦之首要對手,特別是自魏惠王以來,不斷被秦戰敗,疆域日漸縮小。秦始皇初年,正當魏安厘王晚期,國勢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竊符救趙,尤其是聯合各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應乘勝恢復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聵無能,不但不藉機復國,反而聽信秦國離間挑撥,罷黜信陵君,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可貴時機。
     
    【趙】
     
    地處中原之北方,方圓2000裏,也是北方之強國。在趙武靈王時,倡導胡服騎射,革新政治,富國強兵,國勢為之一振。趙國北拒匈奴,南抗強秦,成為唯一可與秦相抗衡之國。但趙武靈王死後,趙屢被秦兵攻伐,對本國良將廉頗、李牧等不予任用,竟聽信讒言妄加誅黜,趙王的這種昏庸無能,使趙終於為秦所破。
     
    【燕】
     
    春秋初期尚屬極弱小之國,到燕昭王時,勵精圖治,疆域擴大,國力日強,曾北至遼東,西至上谷,南與齊、趙接壤。到燕王喜當政時期,非但不與近鄰趙、齊修好,且常常發動混戰,勞民傷財,國力損耗巨大,成為六國之中略強於韓的弱小之國。歷
     
    【楚】
     
    自春秋至戰國始終未失其南方大國之地位,領有疆域5000裏,帶甲百萬,地大物博,粟支10年,為諸侯國中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國。但自秦將白起攻陷楚都後,楚國勢力大大減弱,國都被迫遷於陳地,以後又再遷於巨陽與壽春。都城多次被迫遷移,大大挫傷了楚國的民心士氣。楚考烈王當政的前後,楚國實際上已徒具強楚之名,遠遠無法與秦相匹敵。
     
    【秦】
     
    地處西陲,原為關中地區的一個戎狄小國,春秋時期遠較中原地區各諸侯國落後,春秋各國稱霸中原盟會爭雄時,秦常被擯斥於外。但自秦孝公起勵精圖治,任用商鞅變法革新,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和世卿世祿制度,逐漸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政權。對內實行『獎軍功、教耕戰』,對外則連橫而戰諸侯。司馬錯又南並漢中、巴蜀,北滅義渠、隴西,巴蜀廣大地區先後為秦所有。後白起率軍攻拔楚都郢,又擊潰趙魏聯軍於華陽,殲滅趙軍於長平,中原地區的大片河山幾乎都在秦國的控制之下。
     
    秦滅六國的基本戰略與策略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奔團,開始親政,周密佈署統一六國的戰爭。李斯、尉繚等協助秦王制定了統一全國的戰略策略。秦滅六國的戰略有兩個內容,一是乘六國混戰之際,秦國『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秦王政採納了尉繚破六國合縱的策略,『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從內部分化瓦解敵國。二是繼承歷代遠交近攻政策,確定了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具體戰略步驟,李斯建議秦王政先攻韓趙,『趙舉則韓亡,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魏、拔荊,東以弱齊燕』。這一戰略步驟可以概括為三步,即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然後各個擊破,統一全國。在這種戰略方針指導下,一場統一戰爭開始了。
200811795532732.jpg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