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01|回覆: 0

[制度研究] 合縱:中國古代地緣政治論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7-21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文化中國
提要:合縱是戰國時代現實的強權政治不斷變化的認識的反映。合縱理念的要義在於將地緣政治因素視為制約國力強弱和國際關係的首要變量,並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戰略的主要依據。合縱論試圖揭示這樣一個道理:一旦國際間力量出現失衡狀態,那麼,挽救、維護乃至重構力量均勢對於提高相對弱小國家的安全狀況就顯得至關重要。合縱論雖以戰國七雄為論述對象,但其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關鍵詞:合縱,地緣環境,均勢,蘇秦,戰國七雄   

  合縱地緣環境均勢蘇秦戰國七雄合縱是一種大戰略。它以倡導聯盟外交、維護力量均勢為旨趣;它是一套行動方案,該方案提示弱小國家在錯綜複雜的邦際關係中如何自強圖存。這樣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戰略理論何以產生於戰國時期,其理論要旨何在,如何加以評價,本文擬就上述問題略作探論。   

  一   

  戰略皆由政治軍事的實踐需要而產生,並隨政治軍事形勢的變化而變換。合縱論出現於戰國決非偶然,它是戰國時代政治軍事形勢不斷變化,特別是戰國中後期七雄紛爭導致當時『國際關係』(指華夏文明圈內諸國)出現重大變化的產物。   

  先讓我們看看戰國早期的基本形勢。戰國早期,七雄並立。其中除楚國地廣人眾,實力稍強於諸雄外,魏、趙、韓、秦、齊、燕六國的力量大抵都在伯仲之間。楚國雖大,卻積貧積弱,潛力難以發揮,因而從總體上看,七雄的力量對比大體相當,名之為均勢可也。   

  七雄彼此旗鼓相當,相互制衡,因而誰都不敢貿然向對方開釁。戰國早期,七雄雖戰事頻仍,但多以中間地帶的小國為攻略目標,戰火大多蔓延在小國的領土上,即是這一力量格局的反映。譬如,秦國當時不敢貿然東進與魏、韓爭衡,而是將予頭轉向西北,先後滅掉了大荔、綿諸、繇諸,奪取了南鄭,此皆小邦部族之類。楚國吞滅了處在中間地帶的蔡、杞、莒諸國。齊國則以魯國為攻擊目標,先後奪取了魯國的莒、安陽、成阝、以及衛國的貫丘等城邑。應該說,上述事件是七雄處在戰略均勢狀態下的典型軍事行為。   

  到了戰國中期,這種情形為之一變。由於早期的兼併戰爭多以小國為目標,致使雜處於七雄間的小國部族所剩無幾,緩衝地帶已不復存在,七雄現在大都接壤,於是,地緣衝突便不可避免了。衝突首先在山東六國(指韓、趙、魏、齊、燕、楚)之間展開。山東六國間不僅開始了頻繁的相互攻伐,而且常常交伐無定。諸如,公元前371年的魏攻楚之役,公元前357年的魏攻韓之役,公元前353年的齊、魏桂陵之戰,公元前341年的齊、魏馬陵之戰,公元前333年的齊、楚徐州之役,公元前303年的魏、韓聯合伐楚之役,公元前296年的齊、魏、韓伐燕之戰,以及公元前284年的燕樂毅伐齊之戰,等等。這些戰事不僅發生在六國間,而且每次都規模空前山東六國彼此衝突的頻率和強度有增無減,而長期高強度衝突則無疑嚴重削弱了他們各自的實力。如此一來便導致了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令山東六國始料不及的後果――秦國開始坐大!   

  秦國的綜合實力開始與山東六國拉開距離,而這一距離具有逐步擴大之勢。力量格局的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應歸因於秦國地緣環境的優勢。與山東六國相比,秦國是一個典型的側翼國家,它『僻在西陲』,憑山河阻隔與山東六國截然分開,加以崤函天險,遂使秦國可以泰然處身於六國紛爭之外而厚植國力。秦國不僅享有地利,而且更具人謀。揆諸史籍可知,秦國在戰國中期用了兩代人左右的時間厲行變法,銳意改革。秦國君臣奮勉、上下一心,終於建立起一套別具特色的耕戰結合的國家體制。更為可貴的是,秦國善於把握歷史的機遇,在山東六國攻伐不休、自殞其身之際,秦國審時度勢地制定了卓越的國家發展戰略,他們極其明智地避開與山東六國的正面較量,將擴張重心指向了一個極具戰略價值、且容易奪取的側翼地帶―――西南。公元前316年秦並巴蜀是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事件,它標誌着秦國從此與山東六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秦並巴蜀使其幅員大增,不僅關中、漢中連成一片,而且在地形、地勢上造成了極為有利的態勢。秦國領土的東南部突入楚國的側翼,其東部領土依崤函之險楔入韓、魏兩國的結合部,從而形成迂迴攻擊楚國、虎視中原之勢。七雄並立的均勢格局自此被打破。   

  秦國的坐大,均勢的打破意味着東周數百年來多極分治的政治格局行將終結,而終結者竟是原來蠻荒後進的秦國。當然,此一情形在當時並不明顯,也非常人所能洞知。蘇秦其所以名世,正在於他洞知了這一局勢,正在於他察人所未察的超前卓識。蘇秦洞悉到了當時均勢已被秦國打破這一嚴峻現實,並且對喪失均勢後中原政治格局和國際間關係的演變前景有着睿智的判斷。於是,他懷抱濟世之志,周遊列國,先之燕,後去趙,繼而遊說魏、楚、齊諸國,向這些國家的當局者拋出了他的匡時救世之策。合縱,一種以遏制秦國、維護七雄均勢為宗旨的戰略由此面世了。   

  二   

  合縱通常被詮釋為『合眾弱以攻一強』,『眾弱』指燕、趙、魏、韓、楚,它們從北到南大體上成一個縱列。『一強』指秦或齊,後來則專指秦國。合縱戰略的旨趣並不僅僅限於聯合眾多弱小國家進攻某一強國,它還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當面臨如下情形,即:在國際間力量對比的均勢被打破後,弱國應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維護既已喪失的均勢,並以維護均勢作為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   

  從蘇秦遊說燕、趙、韓、魏、楚、齊六國的說辭中不難看出,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其相應對策則是通過六國聯盟遏制秦國,以求維持以崤函、河西為界線的東西兩個戰略區域的力量均衡。   

  蘇秦的合縱說首先是基於一種地緣政治的分析。他深諳天下山川形勝,熟知各國力量現狀,他每到一國即首先向當局者詳陳該國的地緣環境形勢,即該國的區位特徵、領土形狀、幅員廣狹、鄰國分佈狀況、人口、軍隊、資源、糧食產量與貯備量、交通狀況等方面的情況。基於此,蘇秦提醒山東六國首先應明確各自的安全狀況,他反覆告誡六國的君主,要明白這一形勢,即他們共同的危險來自西方側翼的秦國。由於秦國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形地勢優勢、體制優勢,將來必定是一種能夠凌駕於六國實力之上的強權力量。因此,六國中每一個國家都絕對不能與秦國單獨媾和以求苟安一時,更不能與秦結為同盟,那不啻是與虎謀皮。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六國從親』,並力西向以抗秦。   

  蘇秦的合縱理論極其注重地緣因素的重要性,並充分論證了六國結盟與其地緣政治因素的內在關聯。蘇秦認為,山東六國在區位上相互關聯,有着表裏相屬、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應視為一個有着共同利益的戰略整體。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整體性,以求在戰略上相互依託、相互策應、互為犄角,從而在對秦作戰中造成有利的態勢。他反覆向六國的當政者陳述這一關係,謂『燕所以不犯寇被甲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不敢舉兵而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國不敢貿然進犯齊國,因為受到韓、趙、魏、楚的牽制,齊國因此地緣因素可以獲得諸多戰略利益。   

  蘇秦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較之於地緣政治論的現代大師們如麥金德、馬漢、斯皮克曼、布熱津斯基之輩,蘇秦是毫不遜色的。合縱戰略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山東六國接受並在一定程度上付諸實施,並不在於蘇秦長於辭令、富於雄辯,這當然不失為一個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於蘇秦極其準確地分析了山東六國的地緣環境形勢的真實狀況,令人信服地論證了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相關性以及由此所派生的戰略利益的相似性。   

  就當時而言,合縱理論不僅僅是一種認知體系,而且是一套行動綱領。它提出了一套遏制秦國、維持均勢的方法,具體說,即以聯盟戰略、憑藉山東六國的合力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張,以此挽救和維護原有的均勢。行動方案有兩個,其一是以攻為守,六國聯合起來,主動進攻,突破函谷關,深入秦國腹地;其二是當六國中任何一國遭到秦國攻擊時,其他五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群起救助。   

  對前一個方案,蘇秦所言不多,我們難見其詳,而對後一個方案則言之甚詳,其梗概如下:當秦國進攻楚國時,『齊、魏各出銳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當秦國進攻韓、魏時,『楚絕其後,齊出銳師而佐之,趙涉河、漳,燕守雲中』。當秦國進攻齊國時,『則楚絕其後,韓守城皋,魏塞其道,趙涉河、漳、博關,燕出銳師以佐之』。當秦國進攻燕國時,『則趙守常山,楚軍武關,齊涉渤海,韓、魏皆出銳師以佐之』。當秦國進攻趙國時,『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燕出銳師以佐之』。   

  由上述可知,這無疑是一個卓越的協同作戰方案,它充分利用了山東六國地緣上的相關性,使六國彼此在組織指導、兵力分配、戰略協同、戰術策應諸方面協調動作、密切配合,從而使秦國東向攻擊任何一個國家時都將陷入四面受敵、多線作戰的窘境,進而遏止其逐步蠶食六國以進一步壯大自己的企圖。   

  蘇秦睿智地看到,如果一國遭到秦國的攻擊而其他國家坐視不救,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猶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倒下,其餘的將依次倒塌!戰國後期的歷史發展證明,蘇秦的分析是極具預見性的,山東六國在一段時間內採取了合縱戰略,即便是三心二意的,也確乎有效地遏制了秦國東向擴張的勢頭達到15年。後來六國雖未免於逐個被秦國吞滅的命運,但這非但不能歸咎於合縱之策,而恰恰說明山東六國沒有始終如一地貫徹實施合縱之策,以及六國政治家們偏狹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戰略目光,加以彼此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等因素所致。   

  三   

  綜上所述,合縱是圍繞着戰國七雄間地緣政治關係而產生的大戰略,推而言之,它是一種處理國際間政治軍事關係的原則和方法。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它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合縱論的價值在於,它向世人昭示了這樣一條規律,不論是古代,抑或現今,但凡國際間力量出現失衡狀態,那麼,挽救、維護乃至重構力量均勢對於提高弱小國家的安全狀態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因此,合縱的涵義就遠比它字面本身寬泛。質言之,只要幾個國家或地區在地緣環境和安全利益上彼此相關,並且共同面臨着實力大大超過它們的敵手,則無論其是否處在一個縱線上,它們都具有現實和潛在結盟的必要,都應該而且必須大行合縱之策。   

  參考文獻①【史記・蘇秦張儀列傳】。   

  ②【戰國策】。   

  ③【戰國縱橫家書】。   

  ④【中國軍事史・兵略(上)】,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   

  ⑤[英]傑弗裏・帕克:【二十世紀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版。   

  ⑥[美]漢斯・摩根索:【國際縱橫策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責任編輯梅莉)   

  作者周德鈞,男,1962年生,(武漢)湖北大學(郵編430062)人文學院講師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