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4|回覆: 0

[論史] 戰國時期的商業(1)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12-23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進入戰國以後,封建的生產關係代替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社會生產有較大的發展。在農業和手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前提下,商品交換也活躍起來。


    在商、周時,工商業都由官府壟斷。春秋後期,開始出現了獨立的工商業者。戰國時的手工業者已經分工很細,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車工、皮革工等。手工業者要以『械器易粟』、農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過市場進行交換。大小地主剝削來的農產品,也要通過商人換取奢侈品。同時,全國各個地區的土特產,也要通過交換進行溝通。戰國時,南方的土特產是木材、礦產、海產和鳥獸等。東方的土特產是魚、鹽等海產和絲、麻等織物。西方的土特產是礦物、鐵、池鹽、鳥獸、皮革等。北方的土特產是犬、馬、駝等家畜和棗、栗果樹。這四個地區的土特產是相互交流的。據李斯【諫逐客書】中所提到各地輸入到秦國的特產有:崑山之玉、隨和之寶、太阿之劍、江南金錫、西蜀丹青、阿縞(齊國東阿所產的縞)之衣、錦繡之飾;【呂氏春秋・本味】中談到當時美味的食品有:洞庭(洞庭湖)之H(一種魚)、具區 (太湖地區)之菁、江浦之橘、雲夢之柚等。這些記載,足見各地商品交換的繁多。


    由於各地商品交換的內容很多,所以商人很活躍。司馬遷曾概括這種情況說:『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當時的商人主要是商販。他們來往販運或擺攤售賣,雖然只能獲得一些小利,但比耕田種地容易賺錢。另外,還有少數富商大賈,如戰國時的白圭、呂不韋就是這類人物。白圭是魏惠王時的大臣,也是大投機家。他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後來,自圭被尊爲商賈的鼻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也成了投機商的信條。呂不韋是戰國後期的大商人,經營珠寶獲利百倍,常和貴族、官僚往來。因曾遊說秦孝文王后華陽夫人,立秦公子異人爲太子,後來爬上了秦國丞相的高位。此外,有些經營冶鐵、煮鹽的大富豪,也兼營商業。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