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4|回復: 0

[論史] 战国时期的商业(2)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0-12-23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春秋时候,大都市不多。一般国家的国都周围不过九百丈、卿大夫的都邑只有国都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九分之一。战国时期,由于农工商业的发展,不但城市增多,而且人口也不断增加,规模也大大扩大。有些大城市周围不止三里,户口也不止万家。例如,韩国的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这时各国也都有大的商业城市。《盐铁论・通有》说,“燕之涿(今河北涿县)、蓟(今北京)、赵之邯郸(今河北邯郸)、魏之温 (今河南温县)、轵(今河南济源县)、韩之荥阳(今河南荥阳)、齐之临淄 (今山东临淄)、楚之宛(今河南南阳)、陈(今河南淮阳)、郑之阳翟(今河南禹县)、三川之二周(指洛阳、巩二城),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在各国国都中,齐都临淄规模最大,也最繁华。大小城周长四十多华里,城中有户七万,约二十一万男丁。据说临淄的街道车马往来拥挤,常常车辆毂(车轮轴)碰毂,行人肩擦肩。人们的衽(衣襟)连起来可以合成帷 (围帐),人们的袂(衣袖)连起来可以合成幕,大家挥汗象下雨一般 。楚国的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城墙周长三十余里,街道上交通拥挤,也经常是车碰车、人挤人。行人早晨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已被挤破 。这些形容虽不免夸大,但多少也反映了大城市繁华的景象。


    战国的货币是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金属铸币发展而来的,适应着商业发展的需要,战国的货币流通量更大。这一时期的货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铜币,另一类是金币。铜币从形状上可以分为四种:刀币流通于燕、齐等国;布币流通于韩、赵、魏等国;圜钱流通于周、秦;形状象贝壳的蚁鼻钱流通于楚国。楚还铸有一种称“郢爰”的方形金币,上印“郢爰”二字,后人称为“金饼”或“印子金”。每块钤有十六到二十多方印记,重约一斤,合今二百五十克左右。使用时切开,按重量来计算。起初这几种形状不同的货币各有一定的流通范围。到战国后期,随着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地的钱币有趋向一致的倾向。


    战国时,在生产发展,商品、货币大量流通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有的职业,即靠出贷金钱从事盘剥的高利贷者。放债取息当时称作“贷”或“贳贷”。史书中关于放高利贷的记载很多,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他当时相齐,门下有食客三千人,一年收利息至钱十万以上。象孟尝君这样的高官尚且放债获利,可以想象当时放高利贷的盛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