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8|回覆: 0

[漢語詞典] 我國公民姓名用字中的生僻字分析(1)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1-23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摘 要:在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信息處理過程對文字系統的標準化程度要求日益凸現。為了充分發揮漢字的交際作用,必須實現對其規範化。建國以來公布的通用字表及後來制訂的GB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為漢字的規範化提供了標準和依據,但對於人名用字範圍卻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長期的規範缺失致使這一方面的漢字應用逐漸混亂無序,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取名頻繁使用生僻字。已經制訂完成的公安部【姓名登記條例(初稿)】和由國家語委主持制訂的【規範漢字表】對人名用字的範圍做出了明確劃定,施行之後將會逐漸減少取名無序的現象。從列舉實際姓名中生僻字用例開始,對此種現象進行了分析並為戶籍管理工作人員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姓名用字;生僻字;規範漢字表;戶籍管理
  
  1 中國人姓名中冷僻字的使用情況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姓氏大國。我國歷史上記載過的姓氏共有5652個,其中單音姓氏3438個,雙音姓氏2030個,目前使用的大約有2800多個。在這兩千多個姓氏中,大姓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姓公民就占全國人口總量的40%。大姓與慣常普遍的人名用字組合便形成重複率極高的姓名形式,一個名為『中國姓氏權威』的博客於2007年公布的【中國重名最多的50個姓名列表】顯示『張偉』、『王偉』、『王芳』、『李偉』、『王秀英』居於列表前五位,是當今中國最大眾化、最『流行的』名字。該博客稱其數據來源是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數據顯示全國有『張偉』290607人,『王偉』281568人,二偉數量龐大,甚至超過了冰島和馬爾代夫兩國人口數量之和。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社會內部人員信息流動性增強,姓名相同的人在生活諸方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身份證明問題DD升學就業,戶籍管理,儲蓄信貸,社會保障……跟隨自己多年的名字居然會帶來如此多的煩惱與不便,這在以前是未曾預料的。
  『賜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藝,授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姓名早已超越了本身的符號性,傳承着人的情、意、志,蘊含了人的精、氣、神。父母授子以好名,將自己對後代的希冀與祝福包蘊在名中,給姓名的同時希望文字中的好運能伴隨子女一生。於是為孩子取個寓意好、讀音好、字形好的『三好』名字是家長們要考慮的大事。如今孩子越來越多,好名字也層出不窮,無論選什麼樣的字做名字似乎都會和別人重名。年輕的父母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寶寶與別人家的寶寶『撞名』,於是就找到了一種省時省力的辦法DD求助於『起名公司』,希望能從姓名專家處求得美名。但所謂的『專業人士』並未意識到人之姓名是別人用的多,換言之姓名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應當『在考慮個人使用方便的同時兼顧社會使用方便』(蘇培成,2003),許多起名公司誇大了姓名的個性特徵,只要不與他人重名,怎樣的形式都可以。筆者早些年曾在一家起名公司的宣傳手冊上了解到這樣幾條取名方法論,雖不是原文,但經歸納後仍不失要義:一,取兩個字以上的名;二,自造複姓(父姓+母姓);三,使用符號、數字及自造漢字(自造的漢字多來源於公司首席周易大師);四,使用不常見的漢字(冷僻字)。在理論指導下,一個個新穎、新奇、奇怪、怪異的名字不斷湧現,現舉例若干:馬嘯中原(1990年生),這屬於第一類;夏曲佳碩(2003年生)、李冠清華(1999年生)、吳唐亦多(1991年生),這是第二類,自創的複姓;張一A、趙C,屬於第三類,由數字、符號或字母構成的名字;李辰、李,姓名中包含不常用的冷僻字,為第四類。
  2005年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進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換發工作。在此過程中由於名字中的冷僻字計算機字庫中並未完全收入,許多姓名中含有冷僻字的公民無法按時領取證件。就此問題公安部組織全國各級公安機關,收集涉及姓名、地名方面的冷僻字3萬多個,將其與北大方正字庫已收字相比對,最後確定字庫未收入而實際使用的冷僻字4600個。對於新增的4600個字,公安部門聯合相關機構對其逐一進行編碼、造字並製成新的字符軟件,安裝到各制證中心。如此一番努力讓身份證被暫緩發放的居民最終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證明,可其間花費了個人及社會組織、機關單位的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 生僻字及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
  
  2.1 生僻字的概念
  即將出台的【規範漢字表】依據社會通用度將漢字分為四級:一級字,約3500字,略相當於原【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二級字,約4500字,略相當於原【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除常用字以外的通用字;三級字,約4000字,為除通用字以外的專業用字,包括地名、姓氏、人名、科技等專用字;四級字,約18000字,罕用的古字、方言字等。(【規範漢字表】課題組)。其中的三級字與四級字使用頻率遠低於前兩級用字,在日常語文生活中顯得少見,按蘇培成的建議,可將三級字與四級字合併,建立【罕用字表】(蘇培成,2004),與通用字使用高、分布廣、構詞能力強等特點相對,罕用字的使用頻率低,學科分布不廣泛,構詞能力不強,廣大民眾在日常文化生活和溝通交往中很少使用,與報章雜誌,街頭巷尾處處可見的常用字相比,這兩類字顯得古奧生疏,難於識記。根據周有光先生提出的漢字效用遞減律,將漢字按降頻排列,在6600號以後的字,不管有多少,它的總覆蓋率不超過0.001%,也就是十萬分之一。劃分生僻字要依據社會用字的實際情況,即字頻統計的結果,但通用字和三級、四級字的區分是相對的,無法找到一個絕對的劃分界線(蘇培成,2004)。根據國家語委和國家教委1988年發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首先將生僻字的範圍界定在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之外。目前,漢字學稱四類字為生僻字:第一類是音義不全的字,字典上有形,但有音無義或有義無音,這些字多半是在字典收字時橫向合併或歷史傳承時整理不徹底及轉抄錯訛造成的;第二類是指已經被現代楷書取代了的古文字隸定字形或過渡字形;第三類是不通行的異構或異體字;第四類是適應某一種方言的方音而製造的方言字,例如粵語中的『乜』,武漢方言中曾經使用過的木與六組合而成的新形聲字代替『樓』字。
  2.2 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帶來的不便
  自1985年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發布以來,為了適應社會信息交換的數字化進程,我國不斷研發頒布了一系列信息用的漢字編碼字符集,如: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的幾個輔助集,1993年12月公布的GB13000信息技術用通用八位編碼字符集,2000年3月發布的GB18030-200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的擴充,最新的擴充集收字27484個,總編碼空間超過了150萬個碼位,為解決人名、地名用字的計算機輸入問題提供了方案。儘管漢字字庫不斷擴充,現實信息處理過程中依然會遇到人名用字中極生僻的字未被收錄的情況。例如在南寧一所小學,有個學生的名字是『契』下面的『大』換成『女』,讀音是jiē,這個字即使在收字達7萬的CJK中日韓統一漢字字符集裡也找不到,該字集包含來自中文、韓文、越南文意義相同、形態相近的表意漢字。這樣使用頻率極低的『死字』硬被送到現代社會生活里來,除了增加使用困難,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3 當前戶籍管理中姓名生僻字問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