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4|回復: 0

[汉语词典] 《咬文嚼字》咬出《百家讲坛》畅销书的“硬伤”(2)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08-5-6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京晚报
苏三不是“洪桐县”的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第30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都说‘洪桐县里没好人’,难道这赵国也是个贼窝?”这里把著名的“洪洞县”的名字弄错了。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这是京剧《玉堂春》中的著名唱词。“洪洞县”也因这句唱词而名闻遐迩。
《玉堂春》故事中妓女苏三(玉堂春)结识了官宦子弟王金龙,誓偕白头,从此拒不接客,后被骗到山西洪洞县给富商沈燕林做妾。沈妻毒死丈夫,并诬陷苏三,苏三蒙冤获死罪,后被解至太原复审,适值王金龙任八府巡按审理此案。王金龙微服探监,终于为苏三平反昭雪。这出戏,根据内容,又有“苏三起解”“洪洞县”等名目。
洪洞县,在山西省南部。汉置杨县,隋改洪洞县。以洪崖古洞而得名。“洪洞县”的“洞”字的读音在一般词典里查不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有明确的标注,念tóng(同)而不念dòng。这在宋朝的《广韵》中已有记载。京剧中唱的也是“洪tóng县”。
“洪洞县里无好人”,因苏三在此地蒙冤而流传。将“洪洞县”错成“洪桐县”,大概是读音相同造成的误写吧。(汪明远)
阿Q不是假洋鬼子害死的
《正说鲁迅》81页写道:“他(指阿Q)向往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且勾结官府把他拉上了法场相逼……”
鲁迅是这样写的吗?
“假洋鬼子”是谁?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到城里读过书,又留过洋,剪了长辫,穿了洋装,被阿Q称为“假洋鬼子”。当阿Q想参加革命党时,他去找假洋鬼子,谁知听到的却是一声断喝:“滚出去!”可见,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是确有其事的。
然而,阿Q的被逮捕,是因为赵家的被抢劫,和假洋鬼子无关。未庄的赵太爷家被抢,赵秀才上城报案,揭发阿Q曾帮盗贼望过风。阿Q其实并未参与抢劫赵府,但把总抓获阿Q后,极力主张要将他正法示众。把总做革命党不到二十天,抢案有十几件,全不破案,难以安抚民意。最终,阿Q被押上了法场。
如果说阿Q之死一定有谁在中间起了直接作用的话,那就应该是赵秀才和把总。在《阿Q正传》中,找不到假洋鬼子勾结官府把阿Q拉上法场的事实。(吴全鑫)
“满洲”“长洲”一锅“州”
《咬文嚼字》多次谈论过“州”“洲”二字的区别,但出版物中混淆这两个字的地方还有不少。笔者发现《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中就有两处:其一,全书引言《说在前头》第7页,把“强悍的满洲铁骑”中的“满洲”误成了“满州”;其二,第128页“这个道衍和尚本名姚广孝,长州人”,此处“长州”应是“长洲”。
“满洲”是一个专有名词,为清代满族的自称。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满文本《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其实译为“满洲部”比较恰当,也可译为“满洲国”。满族原为女真人后裔,明朝时以建州女真为核心,结合女真其他部,融合汉、蒙古、朝鲜等其他民族形成。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旧称号,定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为“满族”。可见,“满洲”不可写成“满州”。
毛先生提到的“长州”,其实应该写作“长洲”。这是一个古地名,1912年已经并入江苏吴县。为何用三点水的“洲”呢?那是因“长洲苑”而得名。“长洲苑”是春秋时吴王阖闾的游猎之处,原是水中的一块陆地,后辟为园林。《越绝书》中便有“(阖闾)走犬长洲”的记载。既然是水中陆地,理当用“洲”而不用 “州”。(宜修)
(上述错误详见《咬文嚼字》杂志及其博客,本文有删改)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