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1|回復: 0

[汉语词典] 关于现代汉语“之”字结构的修辞格分析(2)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0-11-29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汉字网
二、“之”字结构中借代的运用  

    
  借代也是一种经常出现在“之”字结构中的修辞格。“之”字结构中的借代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A项运用借代来构成“之”字结构  


  从该结构内部的构成上来看,A项使用借代的修辞来构式。比如:  
  (11)金秋时节,在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前夕,世界著名的五大新闻社之一的路透社专门拟定了一批中国妇女中的巾帼之才作为其向世界各国介绍的对象。  
  (12)他曾去拜访武汉歌舞剧院有“笛王”之称的孔建华。  
  以上“之”字结构中的A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巾帼”是用饰物代人;“笛王”是用别称代替人。  


  (二)“之”字结构作为借代的代体出现  


  整个结构作为借代的代体出现在语句中,比如:  
  (13)为了更多地了解齐鲁之地的民风民俗,他出了章丘,到潍坊、淄博、济南、济阳等地去写生。  
  (14) 无奈的百兽之王(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7日新闻标题)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之”字结构均是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齐鲁之地”指山东,用别称来代替本体,“百兽之王”代指狮子。在这两句中,其本体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新闻或者文章标题中,可以吸引读者,激发思维活力,增强语言交际的形象性,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  
    

  三、“之”字结构中移就的运用  

    
  “之”字结构中也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格,移就的使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思维积极性,调动人们的想象能力。如:  
  (15)寂寞之花在午夜枯萎。  
  (16)这个想法使他内心燃起了嫉妒之火。  
  “寂寞”本来是人的感受,在例(16)中却移用到了花上;同样“嫉妒”的本是人,却移用于火了。这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移情”手法,把人的感情移用到没有生命的事物上,使得它们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既增加了语言的情趣,同时也使得语句活泼、生动、风趣。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李咏梅.具有特殊语义关系的定中结构分析[J].学术交流,1999,(3).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徐春阳.谈“之”“的”互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5]张 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