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4|回覆: 0

[漢語詞典] 『可』的語法化及其動因(1)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2-24 1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一、『可』在現代漢語中的用法  
    
  在現代漢語平面上,『可』的用法大體包括以下幾種:  
  (1)表示能夠、可以。如:可操作、可回收、可循環利用。  
  (2)表示加強語氣,如加強疑問語氣,陳述語氣等。如:這事,你可知道,可願意?/小姑奶奶,你可回來了!  
  (3)表示轉折關係。這種有時是副詞,有時是連詞。如:你不吃我可吃了。/真的,遠遠的一眼看出你的臉,可我還是猶豫了一下。  
  以上三種可分別記做:『可1』、『可2』『可3』。其中『可1』粗略的講可以看作助動詞,常用在動詞性成分前作狀語,意義大致相當於『可以、能夠』;『可2』是語氣副詞,常用來加強各種語氣;『可3』是表示轉折關係,有時是副詞有時是連詞,這裏我們為了說明『可』語法化過程的方便,故把表示轉折關係的副詞和連詞『可』放在一起。  
    
  (一)動詞『可』→『可1』:由動詞演變為助動詞  
    
  (二)『可1』→『可2』:由助動詞演變為語氣副詞  
    
  (三)『可2』→『可3』:由語氣副詞演變為具有轉折關係的『可3』  
  共時平面上的同一形式上的不同用法之間往往具有歷時上的演變關係,本文主要考察『可』語法化過程及其語法化動因。  
    
  二、歷時考察  
    
  江藍生先生指出:『語法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實詞逐漸虛化為沒有實在意義的語法成分的過程,二是指短語或詞組逐漸凝結為一個單詞的過程,可分別簡稱為詞彙的虛化和短語的詞彙化。』一般說來,單音詞的語法化只有詞彙的虛化。『可』的語法化過程正是由一個動詞虛化為沒有實在意義的語法成分的過程,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可』的語法化過程。  
    
  (一)動詞『可』一助動詞『可1』  
  【說文・可部】:『可,從口,@;@亦聲。』『可,G(肯)也。』【廣韻・哿韻】:『可,許可也。』本義為準許、許可,作動詞。如:【史記・李斯列傳】:『胡亥可其書。』這裏『可』帶體詞性賓語,作一般動詞,意思是『批准』,有許可義。『可』由許可義動詞虛化為助動詞,表示可以、能夠,由許可義又引申為應該、值得。在古代漢語中『可1』主要有以下幾個義項:①表可能,可譯為『能、能夠』;②表許可,可譯為『可以』;⑧表估價,可譯為『應該、值得』。各舉一例如下:  
  (1)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左傳】)  
  (2)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左傳】)  
  (3)不可畏也,伊可懷也。(【詩經・豳風】)  
    
  (二)『可1』→『可2』  
  語氣副詞『可2』是由『可1』表估價的『應該、應當』這一義項演變而來。其表強調語氣最早是用來加強疑問語氣的。如:  
  (4)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於時!(【尚書・酒誥】)  
  (5)相日:枯楊升華,何可久也?(【周易・卦辭】)  
  『可』的加強疑問語氣的用法,往後一直在用。如:  
  (6)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楚辭・九章】)  
  (7)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  
  (8)住不得,可奈何。(【全唐詩・相和歌詞・短歌行】)  
  現代漢語中還保留了『可』的加強疑問語氣的用法。如:  
  (9)『亞歷山大給我的:我沒東西給他,可怎麼好!』(【二馬】)  
  (10)回頭二嘎子誤了上學可怎麼辦呢?(【龍鬚溝】)  
  由於語義泛化,『可1』由加強疑問語氣又用在祈使、感嘆、陳述等句類中。所謂語義泛化,是指某一詞彙形式具體實在的詞彙意義越來越少,組合能力越來越強,適用範圍越來越大。(9)『可』由在疑問句中加強疑問語氣,進而擴大其適用範圍,用在祈使句、感嘆句中,最後也用在陳述句中分別加強這些句類固有的語氣,詞彙意義越來越弱,以致弱化消失,到近代漢語中我們只能感覺到它表語氣的意義了。  
    
  (三)『可2』@『可3』  
  『可』在上古和中古就經常以助動詞身份出現在『雖……可……』這樣有轉折意義的句式中,特別在反問句中多見。例如:  
  (11)弗慎厥德,雖悔可追?(【尚書・五子之歌】)  
  (12)叔孫指楹,曰:『雖惡是,其可去乎?』(【左傳・昭公】)  
  『雖』在古漢語中,可以翻譯為『雖然』或『即使』,以上例句中的『可』不管理解為哪一個意義,句子語義上都是前後轉折的。『可』在句中用在肯定形式的反問句中,表示否定意義。隨着『可2』作為加強語氣的副詞和反詰副詞的應用,又引申出了表否定的意義。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