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3|回覆: 0

[漢語詞典] 古代漢語人稱代詞的分析(4)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6-9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第二人稱"你"字的出現較晚,是從"爾"、"汝"(古或作"女",假借,讀亦如"汝")演變而來的。[10] 【廣韻・止韻】:"你,汝也";【語韻】:"汝,爾也。"【集韻・語韻】:"女,爾也。通作’汝’。""汝"本是水名,"女"本指女人,即它們作為人稱代詞都是假借字。漢語的用字,除第一人稱外(討論詳下),第二、第三人稱都是用的假借字,即都沒有本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據此設想,"我"的觀念的產生早於"你"和"他"的觀念? [11] 如其然,則根據下文對"我"的分析,似乎自我意識從其產生之際,就由於跟族類意識密不可分而已經異己化了?換句話說,我們作為個人是否從來不曾有過真正的自我?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但已不是本文的篇幅所能允許討論的了。

    作為人的存在的異己化的結果之一,"你"也染上了濃厚的他者意識的色彩。例如【廣韻・止韻】:"你,秦人呼傍人之稱。"這裡所謂的"傍人"(旁人),顯然就是視"你"為異己者的意思:"你"雖然在場,但只是本不在場的"他"的出場而已。"你"的這種他者意味,在用法上的表現,就是它往往不用於尊稱、愛稱,而只用於上對下、尊對卑之類的稱呼當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詳見下文,這裡我們僅以【晉書・國傳六・後秦姚氏》裡的一個例子加以分析:"弋仲性狷直,人無貴賤皆’汝’之。"是說弋仲這個人性格很直率,不論貴賤之人,他都直呼以"你"。這種用法被註明"無貴賤",即被視為一種不合禮儀的、即不符合語言遊戲規則的用法,因為對尊貴的人是不能直呼"你"的。反過來說,"你"是對卑賤者的稱謂,而卑賤者是"我"不應親近、而應疏遠的在者。

    這種遊戲規則與"它"一樣,也跟族類意識有關,上文說到高亨先生解釋【比卦】"不寧方",作為上古成語又作"不寧侯",對於這種異己的外族,他所引證的許多例子都稱之為"汝"、"女"、"爾"、"若":

    【禮記・考工記】:"祭侯之禮,以酒脯醢,其辭曰:’惟若寧侯、毋或若女不寧侯,不屬於王所,故抗而射汝。’"【大戴禮・投壺篇】:"魯命弟子,辭曰:’嗟爾不寧侯,為爾不朝於王所,故亢而射汝。’"【白虎通・鄉射篇】:"禮,射祝曰:’嗟爾不寧侯,爾不朝於王所,以故天下失業,亢而射爾。’"【說文】:"侯,鄉饗所射侯也。其祝曰:’毋若不寧侯,不朝於王所,故伉而射汝也。’"【儀禮・大射儀】"董侯道"鄭註:"尊者射之以威不寧侯,卑者射之以求為侯。"是"不寧侯"為古代成語。不寧之侯謂之"不寧侯",不寧之邦謂之"不寧方",其意一也。

    但第二人稱"爾"或"汝"的用法似乎經過一番演變,這個演變過程似乎正是人們喪失本真狀態、亦即他者意識滲入第二人稱的過程:它本來是可以通用的,那是一種本真的用法;後來才轉變為專門用於上對下、尊對卑的稱呼。【正字通】說:本來"我稱人曰’爾’";"古人臣稱君皆曰’爾’。【詩・小雅・天保】稱’爾’者九,【大雅・卷阿】稱’爾’者十三;【書・伊訓】、【太甲】稱爾、汝亦V(然)。"例如【詩經・衛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鄭風・[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由此可見,"你"與"我"本來是互為主體際對話者的,正如【詩經・皇矣】鄭弦箋註:"爾我,對談之辭。"但是,後來卻成了上對下、尊對卑的稱謂,例如【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魏書・陳奇傳】:"嘗眾辱奇,或’爾汝’之,或指為小人。""爾汝之"意為以"爾"或"汝"相稱,以表示輕侮的意思。例如【孟子・盡心下】:"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朱熹集註:"蓋’爾汝’,人所輕賤之稱";焦循正義:"’爾汝’為尊於卑、上於下之通稱。"其實,在人際關係的本真狀態中,以"爾汝"相稱本來是表示親昵的,但在"你"的觀念異己化之後,這種稱呼反倒成了一種難得的境界。例如杜甫【贈鄭虔醉時歌】:"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只是作為醉中"忘形"的結果,"你"才流露出本真性。又如韓愈【聽潁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這是在"兒女"(男女)熱戀中的"忘形",此時才有"你"的本真性。這也從反面證明了只有在"忘形"(忘卻世俗)的情景下才能回覆到本真的"你"。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