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7|回復: 0

[汉语词典] 《诗经》宾语前置句的考察(2)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6-16 15: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四)名词(包括名词短语)宾语前置押韵情况考察
  
  名词宾语前置包括带语法标记与不带语法标记两种情况。带语法标记的,根据语法标记的不同,又分“宾+是+动”、“宾+之+动”、“宾+斯+动”、“宾+来+动”、“宾+于+动”、“宾+胥+动”等6类,如下:ド接惺啵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唐风•山有枢》)(枢、榆、娄、驱、愉,侯部)“宾+是+动”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秦风•车邻》)(邻、颠、令,真部)(宾+之+动)
  ゴ蠛罴瓤梗弓矢斯张。(《小雅•宾之初筵》)(抗、张,阳部)(宾+斯+动)
  ソ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大雅•江汉》)(浮、滔、游、求,幽部)(宾+来+动)
  ノ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大雅•崧高》)(翰、蕃、宣,元部)(宾+于+动)
  ヌ旌我源蹋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大雅•瞻俊)(富、忌,职之通韵)(宾+胥+动)
  ゲ淮语法标记的,如: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邶风•日月》)(出、卒、述,物部)
  ゾ咛宸植既缦卤恚
  
  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其韵律特点,诚如冯胜利先生所言,是“加重动词的分量”[4]237,韵脚必须重读,而该句式的重音恰恰是落在句末的“动”上,与韵律要求相一致,这恐怕就是诗人在韵脚所在刻意选择该句式的重要原因。
  ィㄎ澹 几点思考
  1.考察《诗经》韵脚所在,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但偶句押韵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中宾语前置与韵律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语法条件制约、诗人不能随意改变的,如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动”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注: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现象在甲骨卜辞中即已出现,如“贞:祖辛不我害?贞:祖辛害我?”参见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等等;一种是诗人刻意改变的,如名词宾语前置句(带语法标记的宾语前置句,以及不带语法标记的“东山自出”之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诗经》在句子安排上(尤其是后者),总是尽可能地将宾语前置句安排在韵脚所在的位置。宾语前置句的分布以在偶句为常。
  
  考察《诗经》中各类宾语前置句不出现在韵脚的比例: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约31%)、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约21%)、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约9.86%)、肯定句代词宾语前置(0)。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受韵律的影响大小不同,形成如下序列:ヒ晌蚀词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肯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ド鲜鲂蛄斜砻鳎从左至右,在句式的选择上,语法条件的制约逐渐削弱,而韵律的制约逐渐加强。
  2. “是+动”句集中出现在《大雅》、《小雅》,当与时代有关。考察上古文献,“是+动”式仅见于西周时期,东周已经消亡,这与该式在《诗经》中的分布是一致的。
  ピ谖髦艿耐器铭文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是+动”式:[注: 金文例句转引自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ノ髦苤型砥冢鹤幼铀锼锲渫蚰暧朗潜τ谩#晋侯┘人马方壶)
  ノ髦芡砥冢鹤铀锸巧校子孙之宝,用孝用享。(丰伯车父簋)
  ノ髦芡砥冢浩渫蚰炅疃(终)难老,子子孙孙是永宝。(殳季良父壶)
  比照铭文之程序语“子子孙孙永宝用之”[注: 严格地说,西周铜器铭文之程序语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子子孙孙永宝”、“子子孙孙永用”,即以动词后不带宾语为基本形式。考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记有“永宝用”、“永宝”、“永用”者800余器,记有“永宝用之”、“永宝之”、“永用之”者仅21器而已。],
  “是”代替“之”,置于动词之前。《丰伯车父簋》中,“尚”、“享”同属阳部,《殳季良父壶》中,“老”、“宝”同属幽部。我们推测,用“是+动”代替“动+之”,或许是为了协韵的缘故。[注: 前辈学者有一种说法,即“古语残留说”,认为古汉语的前身是一种底层结构为SOV型的语言,后来变成了SVO,“是+动”是史前SOV型汉语的残迹。]
  为什么协韵要将代词前置?或许如冯胜利先生所言,代词一般是轻读音(“代词在韵律学上叫做‘弱形式’”[4]),将代词“是”前置,动词居后,可以收到“加重动词”之功效;动词处在韵脚的位置,而韵脚又为重音所在,二者相得益彰。当然,这样说,还要解释下面的问题:一是解释代词入韵问题;二是解释变相句尾韵的问题。ァ妒经》中存在着代词入韵的现象,如:“三岁贯女”(《魏风•硕鼠》)之“女”,“不入唁我”之“我”(《小雅•何人斯》)(按:《诗经》中,“我”字处在句尾者30例,押韵者2例),“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秦风•晨风》)之“何”,显然“弱形式”亦可押韵,要重读。再有,存在着变相的句尾韵(即句尾是语气词之类的,如《伐檀》之“兮”,《正帧分“之”),句尾不是重音所在;“兮”虽可以延长,而“之”似乎是要轻读。这两个问题或许与音乐旋律及其诗歌重音有关,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考察。
  
  3. 名词宾语前置,是诗人可以刻意选择的,因为名词宾语的位置本该在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后。考察《诗经》,名词宾语前置句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处在韵脚所在的位置,正说明了这一点。关于名词宾语前置句,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无论是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如《小雅•节南山》中的“四方是维,天子是毗”),还是不带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如《邶风•日月》中的“东方自出”),在散文中都可以见到(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的“吾不免是惧”、《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的“室于怒,市于色”)。只不过在散文中或许只是偶见,除凸显焦点之外,或许并无特殊的修辞目的;而在诗歌中则是为了使诗句富于变化,为了协韵,而刻意地安排罢了。可见,《诗经》不像唐宋时期的格律诗那样,并无特殊于散文的语序,只是在语序的安排上,句式的运用上,要服从于韵律。
  
  《诗经》中,凡名词宾语前置句均为四字句(约91.5%),或变相的四字句(即“虚词+四字句”,如“维迩言是听”、“匪先民是程”之类);前置宾语不得超过两个音节;动词谓语皆为单音动词;语法标记与动词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否定词、助动词);句末不得带语气词,等等。[注: 考察同一时期的散文文献,带标记的宾语前置句已有长足的发展。如《左传•昭公元年》:“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论语•公冶长》:“吾斯之未能信?”《国语•楚语下》:“则何上下之有乎?”显然,散文中该句式要相对自由得多。]
  这些音节限制正是《诗经》的名词宾语前置服从于韵律的体现。
  4. 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其语法标记除了在春秋、战国文献中常见的“是”、“之”之外,还有“于”、“来”、“斯”、“胥”等。考察《诗经》“于”、“来”、“斯”、“胥”等标记集中在《大雅》、《小雅》、《豳风》之中,据前人考证,《大雅》、《小雅》大多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豳风》亦西周末年的作品。这表明,带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在其初始阶段,其语法标记是不固定的,《诗经》中这种句式语法标记的多种多样,正是这种句式在西周末年、东周初年语法标记尚未固定的反映。
  
  三、 关于“鲁侯是若”、“万民是若”的讨论
  
  ァ奥澈钍侨簟薄“万民是若”二句诗出自《鲁颂•凉》。兹将原文转引如下:ケS匈煲铮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メ蘩粗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ス赜谡饬骄涫,自古以来即有歧解。分述如下:
  ァ奥澈钍侨簟保
  第一,清代钱澄之《田间诗学》:“毛云:若,顺也。远人来服,则鲁侯从而顺其情,以抚安之也。”
  第二,明代季本《诗说解颐》:“若,顺也。谓顺鲁侯之德也。”
  高亨《诗经今注》:“若,顺也。此言都服从鲁侯。”
  ァ巴蛎袷侨簟保
  第一,郑玄笺:“国人谓之顺也。孔颖达疏:民既以之为顺。”
  清代钱澄之《田间诗学》:“‘万民是若’,言万民皆心顺之,以为合理也。”
  高亨《诗经今注》:“‘若,顺也’。此句指庙貌庄严,万民对它肃然起敬。”
  第二,宋代朱熹《诗集传》:“治其宫室寝庙,以顺万民之望。”
  《诗说解颐》:“‘万民是若’,顺万民之心也。”
  清代严虞┾嗪唷抖潦质疑》:“于是修旧起废,治其宫室寝庙,以顺万民之望焉。”
  ノ什么同一诗句会有歧解呢?
  依第一类解释,“鲁侯”、“万民”是主语,“是”是“若”的宾语,则该句式为“名主语+是宾语+动”,依第二类解释,“鲁侯”、“万民”是宾语,“是”只是一个语法标记,则该句式为“名宾语+是助词+动”。因为“鲁侯是若”、“万民是若”,其句式都可以描写为“名+是+动”;所以,在句法平面上的“名+是+动”实则包含了“名主语+是宾语+动”、 “名宾语+是助词+动”两种句式,是一个多义格式。[注: 参见殷国光《古代汉语句法中的若干歧义现象》,《语文研究》1984年第2期。]
  《诗经》中,凡符合“名+是+动”句式的诗句脱离了语境(或语境不明),都可能有歧解。
  例如《鲁颂•凉》“上帝是依”:第一,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鲁颂》亦云“上帝是依”,谓天之神凭依姜┡原之身而生后稷也。
  第二,宋代欧阳修《诗本义》:毛谓“依其子孙”者亦非也。其上下文方言姜┡原生后稷时事,与上帝依其子孙文意不属。据诗意,依犹赖也,谓上帝是赖者,言姜┡原赖天帝之灵而生后稷无灾害尔。
  ビ秩纭渡趟•长发》“百禄是遒”:第一,孔颖达疏:“故百众之禄于是聚而归之。”
  第二,元代朱公迁《诗经疏义会通》:“故能聚此百禄耳。”
  プ苤,《诗经》宾语前置句类型多与散文一致,但一些前置句的出现,与诗歌韵律关系密切,一些歧解句与语境联系紧密,一旦语境模糊或丢失,就可能歧解。 (作者:殷国光 朱淑华)
  
  ぃ 参 考 文 献 ]
  ぃ1] 杨合鸣.《诗经》句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ぃ2] 韩晓光.《诗经》中的宾语位置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5(3).
  ぃ3] 伍桂蓉.《诗经》特殊语序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ぃ4] 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