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4|回覆: 0

[漢語詞典] 古漢語假設連詞『使』的來源及虛化過程(1)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1-6-16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現代漢語中的『使』主要以動詞身份出現,但在古漢語中,『使』還是一個較常用的假設連詞,其使用時期從上古一直貫穿到近代。『使』在古漢語中可充當假設連詞,這在學術界並沒有疑義,相關的著作、辭書或論文對其作假設連詞也多有提及,但鮮見從語法史的角度對其來源及虛化過程的討論。本文擬通過對漢語語料的分析,探討假設連詞『使』形成的語法化過程。
  
  一、 使令動詞『使』
  
  動詞『使』可作爲唯一的謂詞出現在句子中,除此之外它還經常出現在兼語式中。『使』出現在兼語式中,通常占據『V1』的位置,如下面這個例句:
  (1)九月,衛人使右宰丑蒞殺州吁於濮。(【左傳•隱公四年】)
  『V1』位置爲『使』的兼語句的線性格式描寫爲:NP1+使+NP2+VP2,其中『NP1』是兼語句的主語,『NP2』爲兼語,兼語句中處於『V1』位置的『使』爲『使令動詞』。筆者以戰國前和戰國初期的語料爲分析對象,概括得出兼語式中的『使』按語義可以分爲以下三類:
  (一)『使』表命令、派遣義
  整個句子表示NP1命令、派遣NP2做某事。此類兼語句爲『命令式兼語句』。
  『使』在【說文解字】中被解爲:『伶也。』桂馥在【說文解字義證】中認爲『使』『通作令』。【廣韻】也將『使』釋爲『役也,令也』。這些學者對『使』本義的認知基本一致,『使』的本義是『命令、派遣』,其詞性是動詞。
  (2)使二人舉觶於賓介,洗,升實觶。(【儀禮•鄉飲酒禮第四】)
  (3)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語•周語上】)
  (4)使營菟裘,吾將老焉。(【左傳•隱公十一年】)
  (5)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左傳•桓公五年】)
  (6)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篇第十八】)
  命令式兼語句中的『NP1』和『NP2』一般是指人的名代詞,有的例句是完整的『NP1+使+NP2+VP2』形式,如例(5);有的例句『NP1』省略或『NP2』省略,如例(2);有的例句甚至『NP1』和『NP2』都不出現在『使』的前後,如例(4)。但這些被省略的『NP1』或『NP2』其所具體指代的人物很容易通過語境推知。從語義關係的角度看,整個兼語句表示『NP1』使令『NP2』施行了某種動作行爲,『使』與兼語之間形成『動作―受事』的關係,兼語的行爲並非來自兼語的意願,而是來自『NP1』的意願。『NP1』既是『VP1』所代表的動作行爲的直接施事,又是『VP2』的間接施事。
  (二)『使』表致使義
  整個句子表示NP1致使NP2發生某種變化,產生某種新的結果或狀態。此類兼語句爲『致使式兼語句』。
  (7)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詩經•鄭風•狡童】)
  (8)上天將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左傳•僖公十五年】)
  (9)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10)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場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國語•魯語上】)
  在『致使式兼語句』中『NP1』是致使『VP2』產生的原因。句中『NP1』可由名詞性詞語充當主語,表具體或抽象的事物,或者表事件,也可由動詞性詞語或形容詞性詞語充當主語,表事件。
  『使』的『致使』義是由本義――『命令』引申而來的。在命令式兼語句中,『NP1』和『VP2』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如例(5)『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宰渠伯糾來聘』是因爲『天王使』。在兼語句中,『使』從『命令』義又進一步抽象、虛化出『致使』義。
  (三)『使』表容許、任憑義
  整個句子表示容任某人做某事或某種情況的發生或存在。這類兼語句爲『容任式兼語句』。
  (11)不可使共叔無後於鄭。(【左傳•莊公十六年】)
  (12)使(赤狄)疾其民,以盈共貫。(【左傳•宣公六年】)
  (13)將使鱉長而後食之。(【國語•魯語下】)
  (14)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W,其事易。(【國語•齊語】)
  (15)此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周禮•地官司徒第二】)
  爲方便稱說,筆者將出現在命令式兼語句中的『使』稱爲『使A』,將致使式兼語句中的『使』稱爲『使B』,將容任式兼語句中的『使』稱爲『使C』。
  
  二、『使』語義的虛化
  
  連詞『使』由動詞直接虛化而來。通常認爲,動詞是典型的實詞,有實在的詞彙意義,而連詞則是典型的虛詞,僅有語法意義。跨度如此大的兩類詞的直接轉化,看似突兀,實則不然,其整個演變過程是漸進、連貫的。根據原型理論,動詞內部也有典型動詞與非典型動詞的區別,非典型動詞的動詞義較虛、動作性較強,具備了虛化爲虛詞的語義基礎。動詞『使』有三個分身:使A、使B、使C,分別代表實在的動詞義、較虛的動詞義、更虛的動詞義。意義已較虛的非典型動詞『使C』成爲連詞『使』的前身。
  (一)『使』意義虛化的句法條件
  從『命令義』到『致使義』再到『容任義』,使令動詞『使』的語義經歷了一系列的虛化過程,這種語義層面的抽象、虛化也需要一定的句法環境,『使』語義不斷虛化與兼語式關係密切。高增霞曾在【從語法化角度看動詞直接作狀語】一文中說過:『連動式作爲一種複雜的謂語的形式,有著一種非常強烈的單動方向發展的歷史變化傾向。』[1]實際上,這種傾向也同樣體現在兼語式中,兼語式本身也是一個複雜的謂語結構,它有兩個謂詞,從歷時角度看,它也存在單動方向發展的傾向。如被動標記『叫』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而使這一虛化得以實現的句法環境就是『叫』頻繁地出現在兼語式中,然後動詞意義被逐漸弱化。①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