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1|回覆: 0

[漢語詞典] 借代辭格的運用研究(3)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1-6-29 09: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第十,以實數代虛數。
   ①【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勿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三,表示多;三歲即多年,並非確數。
   ②唐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萬是實數,這裏是需指,『萬金』,表示極為貴重。
   二、借代的功用
   借代的形式是概念的替換,通過替換概念,借代辭格的功用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兩個功用:第一,稱說功能。借代就是換稱,因語境表達的需要,不用本體事物,而改換與本體相關的事物代替。可見,借代最基本的功能還是稱說功能。不管表達者是出於何種目的,運用何種手段建構借代文本,它的基本形式還是改換稱謂;第二,描寫功能,一個辭格能夠存在,說明它有積極的修辭作用,借代辭格以換名的形式能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能引發解讀者的聯想,更深刻地體驗本體事物的內在特徵,這就是借代辭格的描寫作用。當本體是具體事物的時候,借體往往是本體最明顯的特徵或標誌,這種特徵或標誌往往就是表達者要表達的語義重點,也應該是接受者解讀的重點,在這裏將特徵和標誌代替事物的名稱,形象更加鮮明生動,給接受者以審美體驗的同時,有利於接受者的解讀。當本體是抽象事物,借體往往是有形可感的具體事物,這不但擺脫了表達者對抽象事物難以摹狀的尷尬,同時將無形托以具體,讓解讀者對本體有了感性的認識,更有利於文本的解讀。
   (一)可以使語言具體形象,易於理解
   借代可以將抽象生硬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以易於接受者的解讀。這多表現為以事物的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
   ①【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②【論語•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例①『二毛』,指黑白兩種頭髮,這是老年人的特徵,這裏借指頭髮花白的老人。以『二毛』代老人,避免了直述的生硬,同時引發了接受者對老人的再造性想像,使接受者對『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的仁義之心,有了更為深切的體會。
   例②中,『舌』是具體可感的,話語則是相對抽象的,以『舌』代替說出的話,生動形象,打破了語言的常規運用,給人以新奇的感覺。結合文內語境『駟不及舌』,更是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二)可以使語言簡潔精練,以少勝多
   有時,有些複雜概念不易稱說,表達者就用一些簡單的概念代替,試圖在表達信息量不減少的情況下,複雜概念簡單化。多表現為以專名代通名,以實數代虛數。
   ①北魏楊f之【洛陽伽藍記•高陽王寺】:僮僕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羅衣從風。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
   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五: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例①中,『隋珠』即隋侯珠,相傳隋候救活了一條大蛇,後大蛇銜來一顆明珠報答他。這裏用『隋珠』代名貴的寶珠。『名貴的寶珠』在詩句中不易稱說,這裏選擇了極具代表性的名貴珠寶代替,使讀者在解讀文本的同時,品味了上述的美好童話傳說。簡單的表達,不但沒使信息量沒有減少,反而讓接受者體會到更多的涵義。
   例②是數詞的虛指,『七年之病』是指多年的痼疾,『三年之艾』指陳年久藏的艾葉。在漢文化中,『三』、『七』、『九』等數詞,有代表『多』的虛指功能,在這裏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運用的重複,而且顯得簡潔明了。在漢民族文化背景的關照下,也不會被曲解。
   (三)可以使語言富於變化,避免重複
   古詩忌諱同詞重複,有時詩人為避免同詞重複,多用借代。
   ①唐白居易【琵琶行】: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②宋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處。
   例①以『絲竹』代『音樂』,例②以『紅』代花,巧妙地避免了同詞重複,而且給讀者增添了解讀的樂趣,可謂一舉兩得。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