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1|回覆: 0

[漢語教育] 背誦,古文教學不可缺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07-10-31 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新報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背誦曾經被貼上『死記硬背』的標籤,被指爲一種呆板老套、陳舊落後的學習方法。其實,對語文教學,特別是古文教學而言,背誦恰恰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首先,古詩文經過千百年洗滌,浪淘盡諸多泥沙,流傳下來的多是精品、經典,其藝術價值與人文素養極爲豐富,完全值得我們花時間、花工夫、花精力去熟記牢記,去爛熟於心,並從中獲得對古詩文經典的積累與把握。如高一課文【阿房宮賦》裡的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歸去來兮辭】中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高二課文【長亭送別】中的錦言妙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和【歸園田居】中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等等,都頗有哲理性和藝術性。如果只滿足於粗通大意,而不熟記原文,那無異於入寶山而空返,太可惜了。
其次,不僅詩文原句要背誦,許多古文的翻譯、注釋也必須背記,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不然,有可能鬧出笑話來。如有學生把曹植【白馬篇】中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後句譯爲『忽然視死如歸』,讓人不明所以。其實這裡的『忽』應該是『毫不在意』的意思。又如李密【陳情表】中的『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意思是自己生下來才六個月父親就死了,有的學生不知道『見背』是『背棄我(指死去)』之意,卻稀里糊塗地譯爲『生下孩子六個月,慈父看見脊背』,真是莫名其妙。還有人把【鴻門宴】中的『大王來何操(大王來時帶了什麼禮物)?』譯爲『大王來了如何做操?』不去記憶注釋中有關賓語前置(『何操』)的知識點,就只能望文生義、胡編亂寫了。
第三,古詩文的語法知識複雜、豐富,也須背記才能清晰、準確地理解、把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古文與學英語有相似之處,單詞不掌握,是學不好英語的,而要掌握英語單詞,除了記背外絕無二法。而對於古文中複雜的詞、句等語法現象,我同樣要求學生『像背英語單詞一樣把它背下來』,這樣教學的實際效果也很好。如【過秦論】中的『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這么半句話中,就有許多知識點:『弊』同『敝』,通假字,意爲『睏乏、疲憊』,可理解爲『弱點』;『制其弊』是動補結構,意爲『因其弊而制之』;『亡』,動詞活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諸侯軍隊。真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因此,不花功夫去熟記、牢記,是難以學好的。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背誦古文其步驟大致如下:一是要學生初讀原文,取得感性認識;二是結合注釋,理解性地讀,粗知大意;三是試著讓學生口譯;四是將原文熟讀到能背誦的程度;五是背記有關的譯句和注釋;六是默寫相關的重要部分;七是精讀,注重節奏停頓和語氣語調,達到『吟讀』的境地。這樣才能出韻味、通意境。
在背記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靈活、巧妙的手法,例如,古文中『陽』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陰』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學生往往混淆不清,只要讓他們記住『南陽山』這個地名,就容易區分了。但此方法的基礎和前提還是背、記的功夫。如『課』字通常作『賦稅(名詞,如:完糧交課)或收稅(動詞,如;課稅)』解,但在『勸課農桑』中,『勸課』之意是『鼓勵和督促』(當然『課』還有其他義項,這裡不多說了)。理解了這些,記牢了,就不難理解下一題:杜甫【課伐木】中『長夏無所爲,客居課奴僕』中的『課』,應當是『督促』之意。
總之,對於古文的學習,學生只有記牢了、背熟了,才能加以比較和辨析,從而加深印象,進一步靈活地理解運用,真正把掌握古漢語文化的精髓。(陳懷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