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0|回覆: 0

[漢語教育] 閱讀,與經典同行(1)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09-5-13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何為經典:需要具備影響力、歷史性和廣泛性三個因素

  說起閱讀經典,首先就會碰到哪些作品可以成為經典這個問題。其實,所謂『經典』並沒有定論。
  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寫成【經典常談】,他所說的經典,相對於儒學的『經』而言,是廣義的: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
  當代學者龔鵬程在【經學概說】一文中,討論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時說:一方面是經典本身的原因,因當它具有真理,足以啟發後人,故為人所尊崇,視為恆經,乃不刊之理論。另一方面,它也形成於聖典祟拜之中。在經典化及其競爭關係裏,某些書雖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經典化;某些書,原亦平常,卻在某一歷史條件下經典化了。
  先賢時哲所言,予人頗多啟迪。
  我們常說的經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響的、經久不衰的著作,其內容或被大眾普遍接受,或在某專業領域具有典範性與權威性。
  如果我們不討論專業經典,僅就一般意義而言,那麼經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影響力:
  影響力體現了作品內容的吸引力。那些成為經典的作品,無不在一定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如【周易】、【孫子兵法】等。當然,影響力分積極的與消極的,也有長期的與短暫的。那些『影響一時』的作品可稱之為名著。而影響力,應當說並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說絕對自然發生的影響力是不存在的。我們每個人的閱讀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政治形態、家庭、個人的素質和興趣、老師與同學、環境以及廣告等等。
  時間性:
  一部作品,或許影響一時,或許在某一特定的時期被人頂禮膜拜,但時過境遷,很快就被人們遺忘或拋棄。經典,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需經久而不衰。也就是說,一切著作,若要成為經典,我想它必須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廣泛性:
  我所理解的經典(非專業領域的經典),必須是廣泛的,即它所討論的問題是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詩經】、【論語】、【史記】、【三國演義】等等,它們的內容是廣泛的。【詩經】三四千年以來,它討論的話題我們今天仍然關心,有不少詩在今天還成為流行歌曲,像鄧麗君唱過的【在水一方】等。
  我想說,這三點,也就是影響力、歷史性和廣泛性,大概就是經典所需要具備的因素。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