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2|回覆: 0

[古代科技] 古人如何應對海平面上升:用支柱讓房屋踩高蹺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09-6-18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日報 
200961894419442.jpg

洛斯・布奇隆斯村位於古巴北部,現距海洋只有150米

200961894432509.jpg

這張特寫展現的是一個房屋支柱


古人如何應對海平面上升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近日報導,對公元前5000年的加勒比海考古現場研究顯示,一些古代文明曾經歷可怕的海平面上升。古人不但在環境改變的海岸線一帶倖存下來,還成功地適應了發生巨變的世界。目前,考古學家正設法揭開這些古代人倖存之謎,尋找可吸取的經驗。


  海平面上升與古人類活動無關


  科學考證,祖先們遭遇的海平面上升與古人類活動改變氣候沒有關係。當時的海平面上升是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的『遺物』。隨著北美洲上的大冰原融化,美洲大陸向上浮起。其結果是,位於同一構造板塊另一端的加勒比海北部地區下沉,致使這一地區的海平面在5000年內上升了5米。  


  儘管出現這些不利變化,但在古巴北部省份謝戈・德・阿維拉出土的古代房屋顯示,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年,這一地區仍有人居住。其中保存最爲完好的古代遺址是名爲『洛斯・布奇隆斯』的村落,目前距離海洋只有150米。從公元1260年至17世紀中期,泰諾人曾在這裡定居。
  

  選擇理想地段撐起保護傘


  古代人如何應對海平面上升呢?首先就是選擇『理想地段』,將房子建在受保護的地區是一種預防手段。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古氣候學家馬修・佩羅斯和他的同事提取了現代海岸和洛斯・布奇隆斯遺蹟之間的沉澱物岩芯樣本。他們分析後發現,洛斯・布奇隆斯的房屋建在支柱上,下方是一個瀉湖。瀉湖與海洋之間的陸地屏障在一定程度上爲村子撐起了保護傘,使其免受風暴潮侵襲。這一地區的其它居住區也處在類似的『保護袋』內,或者建在小山的背風面。


  使用支柱讓房屋『踩高蹺』


  由於海平面上升,生活在山上或者海拔更高的島嶼可能更安全。但在遭遇暴風雨的日子裡,順山坡奔瀉而下的洪水能夠摧毀極爲堅固的住房。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一些古人將房屋『踩高蹺』建在水面上,以降低被淹沒的風險。將房子建在瀉湖上意味著洪水將從房子下方穿過,進而將破壞程度降至最低。


  對泰諾人房屋支柱進行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結果顯示,支柱擔任『擎天保駕』的角色已經有數百年歷史。此外,樹皮仍留在支柱上,說明這些支柱從未被洪水衝倒,也沒有被重新豎起來的過程。當地人一直建造『踩高蹺』式的住房,以應對可怕的大自然力量。


  搬進洞穴躲避災後重建家園


  泰諾人還經常在洞穴附近建造茅草頂木製房屋。考古學家認爲,由於洞穴可成爲遭遇風暴時的避難所,在天氣狀況極度危險已無法繼續留在房屋內時,古代人會選擇放棄房屋,搬進洞穴躲避。風暴過後,他們又返回老宅並進行重建,幾天之內,他們便可替換被風暴捲走的屋頂和橫梁。相比之下,古巴現在的房屋採用混凝土或者磚結構,致使颶風過後的重建費時費力而且費用較高。


  學習古人應對挑戰


  對花粉和灰燼殘餘進行的分析顯示,2000年前,瑪雅人曾在一些地區開始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種植玉米。幾個世紀之後,這些地區徹底被洪水淹沒,成爲永久性濕地。儘管如此,人們還是選擇在附近定居,繼續種植農作物。爲了能夠安頓下來,他們開鑿了巨大的排水渠道網絡,降低田地的水位,讓農作物的根能夠位於入侵的海水之上。研究人員推測,通過在溝渠捕魚、獵殺海龜和水禽,他們已學會充分利用惡劣的條件。


  美國華盛頓特區喬治敦大學的提姆・比奇說,與古代人相比,我們已不必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工業用機械設備。古泰諾人依靠經驗預測風暴,而我們卻可以藉助衛星。不過,我們仍要從古人那裡學習很多東西。幾千年前,他們曾依靠原始工具和手段應對並戰勝大自然的挑戰。


  秋凌 文/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