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8|回覆: 0

[古代科技] 科學巨星:郭守敬(5)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09-12-9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青年報
簡儀和正方案:郭守敬創製的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
2009129101614691.jpg


2009129101624905.jpg


    簡儀是郭守敬創製的天文儀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體現了郭守敬在科學研究中,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態度。尤其是在他的地位和聲名已經十分顯赫時,卻仍能身居高位,而在科學上不斷探索,實屬難得。

    簡儀是郭守敬於公元1276年創製的一種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因將結構繁複的唐宋渾儀加以革新簡化而成,故稱簡儀。它包括相互獨立的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365.25日分度。簡儀的赤道裝置用於測量天體的去極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標),與現代望遠鏡中廣泛應用的天圖式赤道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它由北高南低兩個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極軸,圍繞極軸旋轉的是四游雙環,四游環上的窺管兩端安有十字絲,這是後世望遠鏡中十字絲的鼻祖。極軸南端重疊放置固定的百刻環和游旋的赤道環。為了減少百刻環與赤道環之間的摩擦,郭守敬在兩環之間安裝了四個小圓柱體,這種結構與近代『滾珠軸承』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

    簡儀的地平裝置稱為立運儀,它與近代的地平經緯儀基本相似。它包括一個固定的陰緯環和一個直立的、可以繞鉛垂線旋轉的立運環,並有窺管和界衡各一個。這個裝置可以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簡儀的底座架中裝有正方案,用來校正儀器的南北方向。在明制簡儀中,正方案改為日晷。博物館為了便於觀眾了解構造和原理,在室內展廳還單獨擺放了正方案的小模型。

    ■元大都水系閘壩模型

2009129101649735.jpg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後,要從江浙一帶運糧到大都。但隋朝的大運河,在海河和淮河中間的一段,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和東南伸展的。為了避免繞道洛陽,裁彎取直,元朝就修建了濟州、會通、通惠等河,明、清兩代,又對大運河中的許多河段進行了改造。

    一是開鑿濟州河和會通河。從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市)到東南產糧區,大部分地方都有水道可通,只有大都和通州之間、臨清和濟州之間沒有便捷的水道相通,或者原有的河道被堵塞了,或者原來根本沒有河道。因此,南北水道貫通的關鍵就是在這兩個區間修建新的人工河道。在臨清和濟州之間的運河,元朝分兩期修建,先開濟州河,再開會通河。

    濟州河南起濟州(今濟寧市)南面的魯橋鎮,北到須城(在今東平縣)的安山,長150里。人們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條件,以汶水和泗水為水源,修建閘壩,開鑿渠道,以通漕運。會通河南起須城的安山,接濟州河,鑿渠向北,經聊城,到臨清接衛河,長250里。它同濟州河一樣,在河上也建立了許多閘壩。這兩段運河鑿成後,南方的糧船可以經此取道衛河、白河,到達通州。

    二是開鑿壩河和通惠河。由於舊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與通州之間修建一條運輸能力較大的運河,以便把由海運、河運集中到通州的糧食,轉運到大都。於是相繼開鑿了壩河和通惠河。首先興建的壩河,西起大都光熙門(今北京東直門北面,當年這裡是主要糧倉所在地),向東到通州城北,接溫榆河。這條水道長約20多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差距20米左右。為了便於保存河水,利於糧船通航,河道上建有七座閘壩,因而這條運河被稱為壩河。後來因壩河水源不足,水道不暢,元朝又開鑿了通惠河。負責水利的工程技術專家郭守敬,先千方百計開闢水源,並引水到積水潭集蓄起來,然後從積水潭向東開鑿通航河段,經皇城東側南流,東南去文明門(今北京崇文門北),東至通州接白河。這條新的人工河道,被忽必烈命名為通惠河。通惠河建成後,積水潭成了繁華的碼頭,『舳艫蔽水』,熱鬧非常。

    在這兩大改造中,開壩河、修閘壩都是重要舉措。如今的郭守敬紀念館裡就陳列着微縮的閘壩模型,木石為原材料,小巧精緻,閘壩原理可略見一斑。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