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0|回覆: 0

[古代科技]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灞橋紙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6-11 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網
灞橋紙     灞橋紙是在西漢時期的一種紙。1957年5月8日,在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座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銅鏡上,墊襯着麻類纖維紙的殘片,考古工作者細心地把粘附在銅鏡上的紙剔下來,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長寬各約10厘米,專家們給它定名『灞橋紙』,現陳列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據專家介紹說『這是迄今所見世界上最早的紙片,它說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紀。這一發現,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灞橋紙紙色暗黃,紙面較為平整、柔軟,呈薄片狀,有一定強度。鑑定發現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纖維,間有少許苧(zhu)麻。其纖維平均長度為1毫米左右,絕大多數纖維作不規則異向排列,同向排列只在少數部位發現,亦觀察到被切斷、打潰的帚化纖維。它說明這種紙的原料經歷了切斷、蒸煮、舂搗及抄造等處理過程,只是加工程序較低。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羅布卓爾發現蔡倫之前的古紙,但未及化驗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於戰火。1942年亦曾在內蒙古額濟納發現蔡倫之前的紙,但原發掘報告未作肯定斷代。在此之後,1986年又在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文景時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繪有地圖的紙。
灞橋紙研究
  考古工作者對這座古墓和出土文物進行研究,認為其年代不晚於西漢武帝,距現在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這些古紙因為是在灞橋這個地方發掘出來的,所以稱為灞橋紙。
  一九六五年,相關單位對灞橋紙進行了反覆檢驗,確認主要是由大麻纖維所製造的,但是也混有少量的苧麻。
  大麻是我國種植的最古老的麻類。【詩經】中就提到『麻』和『苧』。『麻』指大麻,『苧』指苧麻。漢朝時候,它們都是麻紡業中的主要原料。
  用麻來造紙,採用的也是絲綿紙――『赫蹄』的製造方法。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穿不起絲綢、絲綿,只好穿麻製品。古書上是把『布』(指麻布)和『帛』並提的,把『麻縷』和『絲縷』(指絲綿)並提的。當時製造麻縷,跟製造絲綿的方法一樣,也是在水中進行。【詩經】中提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東門之池,可以漚苧』,『漚』就是把麻長時間地浸漬在水中。在水中製造絲綿的時候,竹蓆子上總有殘留着的絲綿;同樣,在漚麻的時候,也總有細碎的麻筋落下來。竹蓆子上殘留的絲綿可以做成絲綿紙,勞動人民在積累了做絲綿紙的經驗以後,就很自然地採用這種方法,用細碎的麻筋製造植物纖維紙了。
  灞橋紙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植物纖維紙。它的發現,在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過去,歷史書都說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灞橋紙的發現,說明早在西漢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已經發明用植物纖維造紙。
  除了灞橋紙以外,一九三三年,在新疆羅布淖爾,也發掘到一張西漢古紙,不過它的時代比灞橋紙晚一點,這張西漢古紙,也是用麻類纖維製造的。
  我國雖然在西漢時代就有了植物纖維紙,但是,那時候麻縷也跟絲綿一樣,是用來做衣服的,不可能大量用在造紙上。同時,麻縷制的紙又厚又糙,不很適宜寫字。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才能代替竹簡、木簡和絲帛。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