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3|回覆: 0

[古代科技] 彩色套印的發明和發展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0-7-9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化網
201079163255629.jpg

【蘿軒變古箋譜】

20107916337475.jpg

多色套印及彩色印刷
印刷術發明以後,一些書籍與圖畫都用單色印刷,一般常用黑色,有時用紅色或藍色,隨著文化的發展,對印刷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便創造了在一張紙上印幾種顏色的圖書,開始出現了彩色印刷。彩色印刷有兩種主要形式:套版和(音豆)版。
在一塊版上用不同顏色印刷文字或圖象,稱爲多色套印。這種套印古代有兩種,一種是每色分別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種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顏色一次印刷。
多色套印起源於宋代,用於紙幣的套印。元代,出現書籍的朱墨套印。到了明代,有雙色乃至四色套印的書籍。而能印出漸變層次的稱彩色印刷,這種印刷技術約始於明代中期。其原理是將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淺,分別刻成印版,然後再逐色套印,最後完成近似於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對彩色印刷作出貢獻的是胡正言(1581-1672年)。他與刻印工匠共同配合,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起,刻印了【十竹齋畫譜】和【十竹齋箋譜】。當時當這種工藝爲版印刷。
所謂『版』印刷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版,每塊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別刷上不同的顏色,逐個地印到同一張紙上,拼集成爲一個整體。
版是非常細緻複雜的工作。畫面上有幾種色彩,就要刻幾塊版。一幅顏色層次看來不很複雜的圖畫,常常要刻三四十塊版。用這種方法印出來的圖畫,顏色深淺濃淡,跟原畫完全一樣,就是按照彩色繪畫原稿的用色情況,經過勾描和分版,將每一種顏色都分別雕一塊版,然後再依照"由淺到深,由淡到濃"的原則,逐色套印,最後完成一件近似於原作的彩色印刷品。由於這種分色印版類似於『』,所以明代稱這種印刷方式爲" 版"印刷,也稱爲彩色雕版印刷,這種印刷方式最能保持中國畫的藝術特色。清代中期以後,才稱爲木版水印。
與此同時,胡正言還採用一種拱花方法,即在印刷品上壓印出凸起的底紋。當時還有南京的吳發祥,也用 版拱花法,印成了【蘿軒變古箋譜】,印品也十分精美。
木刻水印最好的代表作品是【十竹齋畫譜】和【十竹齋箋譜】。前一部畫集刊行於明熹宗天啟七年(公元一六二七年);後一部畫集刊行於明思宗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這兩部畫集的繪、刻、印都很精緻,畫面色采妍麗,深淺濃淡,陰陽向背,完全保持了我國民族繪畫的風格。不論草木蟲魚,人物花鳥,都栩栩如生,神韻生動,這兩本畫集,是我國版畫史上的寶貴遺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