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8|回復: 0

[古代科技] 从竹简木简到帛书帛画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0-8-18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网
2010818161817622.jpg

战国时代的竹简

000802e406ec0adf7a5e1f.jpg

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的木简

中国古代“写”字的材料,除了甲骨以外,还有竹片和木板。
树木到处都是,竹子在南方也很普遍,人们把它们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就写字。竹子做的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叫版牍。
简的长度不一样,长的有三尺,短的有五寸。人们写信的时候,往往用一尺长的简,所以后来把信称“尺牍”。还有一种简,三面起棱,可以竖起来,便利儿童阅读,这就是当时的儿童识字课本!每根简上写的字多少不一,大多是二十来个字,少的只有一两个字,多的也有三四十个字的。
人们在简上写字的时候,还会准备一把刀,如果字写坏了,就削掉重写。直到今天,我们还把修改文章称为删削。
我们祖先在简上写了字,用绳字、丝线或皮带,把一根根简编在一起。这样,就成为一册一册的最原始的书了。“册”是一个象形字。
那么从什么时候我们祖先开始用竹片和木板写字的呢?根据记载推断,可能是在殷商时代,《尚书》上说,殷朝已经“有典有册”了。在甲骨文里,也有古写的“册”字。
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我国的毛笔,可能在殷代就发明了。在竹简和木简上写字,要比在甲骨上刻字容易,也便于编连。不过及其笨重,翻阅起分麻烦,携带亦不不便。据记载,战国时代,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他旅行的时候,要用五辆车子装他所带的书。他的书,其实就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简。
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人们在使用竹木简的同时,还用丝织品来写字、画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养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还不能确定。据古书记载,在殷商时代,我国蚕丝业已经相当发达,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丝”、“帛”和“桑”等字;另外,还有祭祀蚕神的记载。当时,人们不但有丝绸可以做衣服,甚至连用的东西也用绢帛包起来了。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一些粘附在殷代铜器上面的丝绸残片,有的织成了菱形花纹,有的还有刺绣的图案。

2010818161911504.jpg

殷代铜器的装饰花纹中也有蚕的形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丝织品的生产也更加普遍。大约在西周时候,人们开始用帛写字。到了春秋战国时候,用帛书写的多起来。古人写的书里,“竹帛”两个字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稿纸”。
从一九七一年底到一九七四年春天,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三坐汉墓,除了发现一具两千多年没有腐烂的女尸,还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在这些文物中,尤其重要和罕见的是两幅采绘帛画、两幅画在帛上的地图以及一大批帛书,同时出土的,还有六百多根竹简。这说明当时竹木简和帛是并用的。
帛很轻便,便于携带和书写,看起来也很清楚。不过因为昂贵,所以在我国古代帛书不及竹简和木简普遍。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