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9|回覆: 0

[古代科技] 宋代的礦業及開採技術(2)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11-4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風韻網
(3)金、銀礦及汞礦
    宋代金礦的開採以山東的登州、萊州最為興盛。宋朱(yù,音玉)【萍州可談】卷二曾記載,登州、萊州的金坑戶用鋸剖過留有『刃痕』的『大木』淘金,把金沙放在木面上,用水洗去沙,金則留在鋸紋中。這是手工淘金技術的一項改革,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北宋早期較大的銀礦有饒州德興場、桂陽監及秦州銀礦。
    宋代水銀的主要用途,是封建貴族用來作為墓葬中的防腐劑。宋代的水銀主要產於甘肅、陝西兩省,硃砂產於廣西。
    (4)煤礦
    煤是宋代手工業和日常生活普遍使用的燃料。宋時稱為『石炭』。宋代採煤以山西、陝西、河南、江蘇最盛。北宋時已由民間分散經營逐漸轉為官營。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曾派人『訪獲』煤礦,並用來煉鐵,而且煉出來的刀劍鋒利異常。據考古發現,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我國就已發明焦炭,並用焦炭煉鐵。  據對北宋古煤礦遺址考察,看到煤礦直徑2.5米,豎井深達6米,較長的四條巷道總長達500米,已採用先內後外逐步撤退的『跳格式』的採掘方法,礦中還有排除地下積水的排水井等。宋代的採煤業已達到相當的水平。  
    (5)鹽礦及鑿井技術――卓筒井
    我國古代人民早在戰國末年就開始開鑿鹽井了。從秦到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的1300餘年中,所開的鹽井都是大口井,口徑大深度淺。北宋慶曆年間,出現了開鑿卓筒井。卓 筒井就是口徑很小而深度很大,像竹筒狀的直井。開鑿卓筒井的工具是『圜刃』,鑿出的井口只有小碗那麼大,深卻有幾十丈。用粗大的竹子做井套,隔絕淡水。用較小的竹子做桶,出入井中,一筒裝水幾斗,用機械提升。這種『圜刃』是近代鑽井用的各種各樣鑿刀的先驅,是深井鑽鑿必不可少的工具。卓筒井一出現,由於技術先進,適應當時生產需要,很快在川西、川北等鹽區推廣。蘇軾【東坡志林】卷四詳細地記載了鑽鑿卓筒井的過程。
    和宋朝同時期的遼、金、西夏等國的礦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契丹族和後來併入遼國的渤海、室書諸族,原先都能煉鐵。遼立國後設五冶太師管轄礦坑,遼陽有鐵冶300戶,幽薊等地的冶鐵業仍保持一定的規模。女真建國前已經用燒炭煉鐵,又購買鄰國甲冑改制兵器,後來佔據遼宋的大片土地,其礦冶業又進一步發展。金大定三年(1163年)許民開採金銀坑冶,稅率為二十取一。黑龍江阿城縣原為金上京會寧府,有金代冶鐵遺址50多處,並發現大量煉爐、礦石、煉渣和鐵塊。遼金鐵器近年多有出土,形制和中原類似,陝西榆林窟西夏冶鐵圖中的木扇也和中原相似,說明遼、金、西夏的礦冶業是在中原先進技術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杜綰所著的關於礦物岩石的著作【雲林石譜】。它所記岩石有9大類。這本礦物岩石專著着重於變質岩的研究,對風化和侵蝕作用做了探討,對某些地質現象形成原因和化石的闡述、記載都有很大進步。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