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3|回復: 0

[古代科技] “木牛流马”考(3)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12-22 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史论坛
细者为牛鞅――两辕之间有一条供驾辕者使用的牛肩带;  


    摄者为牛F轴――“摄”者,收拢也。可引申为前轮轴的某一个部位逐渐由粗变细(以便安装转向装置),因类似于拴“秋千”的轴,故言“F轴”;


    牛仰双辕――小车前边两侧各设置一根向上微翘的车辕(使用蒲元的“廉仰双辕”更容易理解。廉:边,侧边。《仪礼・乡饮酒礼》:“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侧边曰廉。”宋・苏轼《五月十日与吕仲甫等泛湖游北山》:“世人骛朝市,独向溪山廉。”);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提示了车轮的大小。轮转一圈为一步,则车轮周长为一尺半,其直径约半尺;


    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每辆小车一次可装载一个人一年的口粮,一天行走二十华里,而人并不十分疲劳。


    搞清了“木牛”,对于“流马”的形制就可约而言之了,因为,“流马”肯定是“木牛”的改进型。大致说来,“流马”与“木牛”的区别有以下几处:一是装粮食的方车厢改成了左右两个长方形的“集装箱”;二是改“木牛”的一条倒“丫”形支撑腿为前后各两条支撑腿(上下坡时都能防止车翻,故车快);三是在小车后部增设了平衡块(后载w),以便上坡时更容易翘动前轮;四是转向控制机构改为“三脚杠”;五是牛头改成了“象鼻子”。至于轮子是否由四轮改成了两轮或独轮,轮子是否有所增大,《作木牛流马法》中没有交待。笔者倾向于“流马”仍为四轮车。不过,既然范文澜、陈从周、李迪、冯立升等重量级专家一再坚持“流马”为独轮车,其智商也是不容“侮辱”的。因此,关于“流马”是否独轮车,笔者认为可先不忙下结论。


    顺便说一下“木牛流马”的命名原则。在笔者看来,今人过于拘泥于“牛”和“马”的外形,甚至猜测“木牛流马”为仿生装备,实在是过于缺乏幽默感。毛泽东时代的手扶拖拉机叫“铁牛”,因为它能像牛一样犁地。诸葛亮把四轮车称作“木牛”,因为其载重量大,但走得慢,像牛一样;而称“流马”者,言其快也(与“木牛”相比),像马一样。仅此而已。


    五、结语


    笔者并非机械专家,对“木牛”齿轮转向机构及其运行方式的描述不够准确,甚至存在错误,在所难免。但是,采用了齿轮机构以控制转向的“木牛”,“前面有两个仰起的车辕,四个轮子,后部有一条倒‘丫’形支腿”这一形象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木牛”的双辕是否还兼有动力臂的职能以启动“木牛腹内”的杠杆机构,则只能付诸猜测了。而能否破解《蒲元别传》中提到的“双环”究为何物,将是最终解开“木牛之谜”的关键。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