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1|回覆: 0

[古代科技] 試論鄭和寶船(2)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9-7 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學術研究
分析上述各文獻的記載可知,【明史・鄭和傳】所記船舶尺度,是只舉其大船而略去了中小船舶,在長度上更略去了四尺。正如研究鄭和的著名學者鄭鶴聲所論:『【明史】所記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之大船,即為【西洋記】中之寶船,……【家譜】又有長三十七丈闊十五丈之中船,即【西洋記】中之馬船也。【明史】只載寶船,蓋舉其大者耳。』⑼


   鄭和隨行人員馬歡、費信、鞏珍的著作,在世界上也頗有影響。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et)教授於1933年將【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以及黃省曾的【西洋朝貢典錄】(成書於明正德十五年,即1520年)考訂注釋後用法文出版,書名為【中國在十五世紀的偉大航行】。兩年後,即1935年,著名海外交通史學者馮承鈞將該書譯成中文,譯名為【鄭和下西洋考】⑽。該書為『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句加了注釋曰:『此種海舶奇大,可參考格侖威爾德書一六八頁。總之每舟平均載四百五十人,其舟顯然甚大,關於中世紀中國之大船者,可參考玉耳・戈爾迭(Yule Cordier)之馬可・波羅(Marco Polo)書,第二冊二五三頁,又契丹(Cathay)紀程,第五冊二五頁。伊本・拔圖塔(Ibn Battutah)以為中國之大海舶可容一千人,內水手六百,士卒四百。』


    元時來我國的意大利傑出旅行家馬可・波羅⑾和摩洛哥大遊歷家伊本.拔圖塔⑿的著述,應當說是有參考價值的。鄭和眾隨行人員的行紀與他們的著述可謂一脈相承。文獻[6]以為【明史・鄭和傳】中的寶船尺度是引自明人『說集』的【瀛涯勝覽序】,因而不足為據之說,看來值得商榷。


    綜合所引各文獻中大船、中船的尺度以及表1中的五種船型,可知鄭和龐大的船隊中,絕大多數船舶的長寬比值均在2.5左右。這樣小的長寬比雖然與現代造船工作者的認識相距很遠,但卻為近年在泉州、寧波出土的宋代海船所證實。泉州宋船的長寬比為2.48⒀或2.65⒁;寧波宋船的長寬比為2.71⒂或2.8⒃。這樣小的長寬比在歷史文獻中也能找到』⑷⒁。像文獻[5]、[6]那樣,為附會『沙船比例』或『一般法式』而去修改尺度比,未免有些牽強。一系列資料說明,並非『修史的人未經仔細推敲』,倒是文獻[6]把寬改作長,把長的單位丈改作尺,帶有隨意性,致使所論寶船尺度尚不及【西洋記】中最小的戰船(見表1),這與鄭和寶船是不相干的。


    順便指出,鄭鶴聲⑺⑼、周世德⑸、以及本文都引用羅懋登的文學著作【西洋記】。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學者馮承鈞曾一再強調:『因為【西洋記】所根據的材料,有一部分出於馬歡書"⑽,『未可以為小說而輕之也。』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