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0|回覆: 0

[古代科技] 古代農業技術發展簡析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07-12-20 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絡
中國農業有着悠久的歷史。農業起源於沒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它發生於原始採集狩獵經濟的母體之中。在我國的古史傳說中有所謂"神農氏"。據說神農氏之前,人們吃的是爬蟲走獸、果菜螺蚌,後來人口逐漸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開闢新的食物來源。神農氏為此遍嘗百草,備歷艱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辦法,終於選擇出可供人們食用的穀物。接着又觀察天時地利,創製斧斤耒耜,教導人們種植穀物。於是農業出現了,醫藥也順帶產生了;同時人們還掌握了制陶和紡織的技術。這種傳說是農業發生和確立的時代留下的史影。現代考古學為我們了解我國農業的起源和原始農業的狀況提供了豐富的新資料。目前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的遺址,遍布在從嶺南到漠北、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的遼闊大地上,尤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最為密集。著名的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南新鄭裴李崗和河北武安磁山以種粟為主的農業聚落,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浙江餘姚河姆渡以種稻為主的農業聚落,以及稍後的陝西西安半坡遺址等。近年又在湖南澧縣彭頭山、道縣玉蟾岩、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岩等地發現距今上萬年的栽培稻遺存。由此可見,我國農業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原始農業已經相當發達了。

  從世界範圍看,農業起源中心主要有3個:西亞、中南美洲和東亞。東亞起源中心主要就是中國。中國原始農業具有明顯的特點。在種植業方面,很早就形成北方以粟黍為主、南方以水稻為主的格局,不同於西亞以種植小麥、大麥為主,也不同於中南美洲以種植馬鈴薯、倭瓜和玉米為主。中國的原始農具,如翻土用的手足並用的直插式的耒耜,收穫用的掐割谷穗的石刀,也表現了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色。在畜養業方面,中國最早飼養的家畜是狗、豬、雞和水牛,以後增至所謂"六畜"(馬、牛、羊、豬、狗、雞),不同於西亞很早就以飼養綿羊和山羊為主,更不同於中南美洲僅知道飼養羊駝。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和畜禽起源中心之一。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原始農業是從採集漁獵經濟中直接發生的,種植業處於核心地位,家畜飼養業作為副業存在,隨着種植業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又以採集狩獵為生活資料的補充來源,形成農牧採獵並存的結構。這種結構導致比較穩定的定居生活,與定居農業相適應,豬一直是主要家畜,較早出現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游牧部落的形成較晚。同時,我國又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總之,中國農業是獨立起源、自成體系的。中華文明建立在自身農業發展的基礎之上,一度流傳的所謂"中華文明西來說"不符合歷史實際。
  從中國自身的範圍看,農業也並非從一個中心起源向周圍擴散,而是由若干源頭髮源匯合而成的。黃河流域的粟作農業,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各有不同的起源;華南地區的農業則可能是從種植薯芋類塊根塊莖作物開始的。即使同一作物區的農業也可能有不同的源頭。在多中心起源的基礎上,我國農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基於各地自然條件和社會傳統的差異,經過分化和重組,逐步形成不同的農業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農業文化成為不同民族集團形成的基礎。中國古代農業,是由這些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農業融匯而成,並在他們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向前發展的。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多元交匯"。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可以分為六個發展階段:
  (一) 農業技術的萌芽時期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4000年以前)中國農業大約起源於一萬年前。它是在採集和漁獵經濟中逐步發展起來的。農業的產生,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農業技術的初步形成時期
   夏、商、周(約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這一時期,中國發明了金屬冶煉技術,青銅農具開始應用於農業生產。水利工程開始興建。農業技術有了初步的發展。
  (三) 精耕細作的發生時期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221年)春秋戰國是中國社會大變革和科技文化大發展時期。煉鐵技術的發明標誌着新的生產力登上了歷史舞台,鐵農具和畜力的利用,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四) 北方旱地精耕細作技術的形成時期
   秦、漢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這是中國北方地區旱地農業技術成熟時期。耕、耙、耱配套技術形成。多種大型複雜的農具先後發明的運用。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寫作大型農業百科全書【齊民要術】。
  (五) 南方水田精耕細作的形成時期
   隋、唐、宋、元(公元581--公元1368年)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術配套技術形成。水田專用農具發明與普及。棉花在中國逐漸推廣。出現眾多農書。土地利用方式增多。南北方農業同時獲得大發展。
  (六) 精耕細作的深入發展時期
  明朝至清前中期(公元1368--公元1840年)這一時期中國普遍出現人多地少的矛盾,農業生產向進一步精耕細作化發展。美洲新大陸的許多作物被引進中國,對中國的農作物結構發生重大影響。多種經營和多熟種植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農業以高科技應用為基礎,取得了更為輝煌的成就。中國以只占7%的土地,養育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農業科技方面,中國發達國家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已經從1949年20%提高到42%。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