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7|回復: 0

[古代科技] 夏以前、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概况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07-12-25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许多农作物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培植选育而成的。我国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已经种植粟和蔬菜。四千七百年前已有了粳稻、籼稻等不同品种,而且当时可能已应用了中耕、施肥和人工灌溉等技术。商代甲骨文中有黍、稷(谷子的一种,谷子粘的叫黍,不粘的叫稷)、菽(豆类)、麦、稻、禾等多种农作物的名称。西周的《诗经・大雅・生民》中有种植大豆的记载。西方到十九世纪才开始种植大豆。  

  五、六千年前我国已有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牛、羊、鸡、犬等家畜和家禽,当时的养猪技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养蚕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四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养蚕。商代蚕桑业已有较大的发展。我国的蚕种和养蚕技术于二世纪传入日本,六世纪传入欧洲。   
商代已经使用牛耕田,牛耕的发明是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但是由于当时奴隶主大量役使奴隶耕田,牛耕得不到推广。   

  商代畜牧业已较发达,周代已设有专职官员管理马政,已把马按不同用途分为几种,还有了马的饲养、管理技术的记载,并已发明了马的去势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去势技术的国家。   
周代我国劳动人民已掌握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术。当时已能用淀粉糖化的方法来制造饴糖,也掌握了制曲酿酒的技术,这是世界酿酒史上的重要发明,另外还掌握了制醋和酱的方法。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诗经》中共有二百多种动植物的名称,并有动植物形态、习性、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的记载,说明西周至春秋间我国人民已有较丰富的动植物知识。   
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地员》根据实地考察,论述了地势高下、水泉深浅和十八种不同土壤所适宜生长的植物,指出植物的生长与土地的密切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地植物学著作。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推行耕战政策,为发展农业生产推广了畜耕,使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记载推算,秦国推广畜耕后每个农业劳动力耕作的亩数约为其他各国的1.9倍。   

  战国时期,深耕细作、积肥施肥的传统已初步奠定。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开始系统化和理论化,出现了农家学派和《神农》、《野老》等农书。《吕氏春秋》中的《任地》、《辨土》、《审时》等篇保存了秦农学的片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专著。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能根据牛马的外形来判断牛马的生理机能特点和生产技能,并根据它来选留种畜。这种鉴别技术的发展对于家畜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