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4|回復: 0

[古代科技] 中国果树栽培史(2)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29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花卉网
栽培技术  实生繁殖是人类开始栽培果树时首先采用的方法。但古代人民早就观察到许多果树经实生繁殖后会产生劣变现象,如《齐民要术》注称:“每梨有十许子,唯二子生梨,余皆生杜”;柰和林檎“种之虽生,而味不佳”等。在南北朝时期实生繁殖法仅有:选择地应用于少数几种变异较小的果树如板栗、桃等。自根营养繁殖法在汉代文献中已见记载。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果树采用分株、压条和扦插方法繁殖。这一时期嫁接繁殖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称为1400多年前古代农业技术发展上的一大成就。当时已知嫁接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和提早结果;并知宜从“美梨”上选取向阳的枝条充作接穗,用作接穗的枝条的着生部位不同,可影响嫁接苗长成后的树形和结果年龄的早迟;同时,所用砧木的树种不同,对嫁接苗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嫁接时间则以“梨叶微动”(萌发)时为宜。对具体操作方法,当时已注意到“木边向木,皮还近皮”,即做到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密接,接后要封土,保持湿润,以利于成活。至唐代末年,又进一步认识到嫁接亲和力取决于砧木与接穗间的亲缘关系。“砧”这一名称也是这一时期的文献中首次提出的。宋、元之际,枝接有多种多样的操作方法,此外还出现了芽接。



    在果树疏花、修剪、防治虫害等方面,古代也创造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如南北朝时已注意到果树开花过多与座果率之间存在矛盾。对枣树采取了“以杖击其枝间,振去狂花”的措施,认为:“不打,花繁,不实不成。”此外,还创造了用斧背击伤果树皮,阻碍养分分流下行,以提高座果率的“嫁枣法”,可说是现代疏果和环状剥皮技术的起源。关于果树修剪,较早的见于宋代《橘录》中有关柑橘修剪的简要叙述,指出修剪是“删其繁枝之不能华(花)实者”,目的在于“以通风日,以长新枝”。《南方草木状》中载有利用惊蚁防治柑橘害虫的方法,说明利用生物防治法消灭果树害虫,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唐代文献中首次记载了用人工钩杀法防治天牛一类害虫的方法。宋代又创造了类似今日套袋的方法,用以防治害虫。在果树防寒防冻方面,南北朝有冬季葡萄埋蔓,板栗幼苗“裹草”,以及熏烟防霜等方法。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