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3|回覆: 0

[古代科技] 唐中後期南方農業生產的發展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0-9-26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唐聖西安
唐中後期南方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北方發生戰亂,總有大量百姓南徙避難。自漢末至南北朝,北方人口不斷南遷。安史之亂時也是如此。叛亂平息下去之後,唐政府掌握的戶籍數字大爲下降,如開元時,總戶數爲 7417185,元和(公元806―820年)時則僅爲2368775戶。其中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都減少很多。如宋州(今河南商丘),元和時的戶數僅及開元時的1/20,光州(今河南潢川)的戶數僅及開元時的1/30,~州(今陝西~縣)的戶數甚至僅及開元時的1/40。而南方一些主要州郡的戶數卻大爲增加。如蘇州增加了48%,鄂州增加了100%,洪州增加了64%,饒州增加了228%,吉州增加了19%,襄州增加了194%,郢州增加了93%,唐州增加了89%,衡州增加了33%,廣州增加了 15%。其中有不少是從北方遷來的人戶,如蘇州戶口中,自北方遷來的占1/3。人口增長表明勞動力的增加,從而有利於南方經濟的發展。
    唐朝後期,在江南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如在東西道採訪使轄境內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約有50餘處,其中潤州的練塘能灌溉丹陽、金壇、延陵三縣之田;昇州句容縣的絳岩湖,常州武進縣的孟瀆,湖州長城縣 (今浙江長興)的西湖,明州州(今浙江寧波)的仲夏堰等,都能溉田數千頃至萬頃。其他還有,如代宗大曆年間(公元766―779年),爲了防止海潮,曾在今江蘇淮安至南通一帶築堤,長142里,起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至於中小型陂塘更是廣泛修鑿,如憲宗(公元805―820年在位)時,韋丹在南昌一帶開鑿陂塘598所,得田12000頃 ;穆宗(公元821―824年在位)時,浙東觀察使元稹『命吏課七郡人,冬築陂塘,春貯水雨,夏溉旱苗』。這些興修的水利,大大地促進了南方農業的發展。江南農民還修建了許多堤堰和斗門,闢劃了大量的湖田和渚田,擴大了耕地面積。
    由於土地的墾闢和水利的興修,江南各地糧食的生產有很大增長。江淮諸州,『每一歲善熟,則旁資數道』,湖南、江西諸州也『出米至多,豐熟之時,價亦極賤』 。因此權德輿說:『江淮一善熟,則旁資數道,故天下大計,仰於東南。』
    唐朝後期,南方很多地方都大量種植茶樹。淮南、浙東、浙西、福建、嶺南、荊襄、東川、西川都是產茶區。饒州的浮梁縣,元和(公元806―820年)時每年茶稅達15餘萬貫 ,是最大的商品茶產地。元和時,雅州的嚴道縣 (今四川雅安西),『每歲貢茶,爲蜀之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