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7|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唐間河洛地區的畜牧業(3)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6-21 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奇虎歷史
隨唐國營畜牧業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在河洛地區仍有一些小型牧場和國營養殖業。【元和郡縣圖志】卷6【河南道二・汝州】梁縣條:『廣成澤在縣西四十里,……案此澤周回一百里,煬帝大業元年(605),置馬牧於此。』可知在梁縣廣成澤有一國有牧場。唐代於河東地區也設有牧場,【唐會要】卷72【馬】:『至麟德中……(因西北牧場牲畜太多)更析八監,布於河曲,豐曠之野,乃能容之。』這說明唐高宗時河東就設有國營牧場。開元年間,突厥款塞,玄宗厚撫之,『歲許朔方軍西受降城為互市,以金帛市馬,於河東、朔方、隴右牧之,既雜胡種,馬乃益壯。』(註:【新唐書】卷50【兵志】。)這期間,王忠嗣『在朔方,至互市,輒高償馬直,諸蕃爭來市,故蕃馬浸少,唐軍精。』天寶初年,王忠嗣鎮河隴,『又請徙朔方、河東九千騎以實軍,益滋息。』(註:【新唐書】卷133【王忠嗣傳】。)可知王忠嗣向少數民族買馬,使河東、朔方牧場的馬匹迅速增加,使他在鎮守隴西時能一次從這兩個牧場抽調九千餘匹戰馬。唐玄宗在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乙丑曾下詔:『又兩京去城五百里內,不合置牧地。』(註:【冊府元龜】卷495【邦計部・田制】天寶十一年十一月乙丑詔書。)這一詔書可能影響到河東牧場,因為以當時里程計算,河東距長安僅三百里路(註:【全唐詩】卷492殷堯蕃【和趙相公登鸛雀樓】中有『樹色到京三百里』。詩本注云:『樓在河中府,前瞻中條,下瞰大河。』)。不過到唐中後期,河東地區的牧場似乎仍然存在。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正月,『以討吳元濟,命中使以絹萬匹,市馬於河曲。』到大中六年(852)河東節度使李業又上奏皇帝恩准諸草馬不許出界(註:【唐會要】卷72【馬】。),河東可能仍有國營牧場的存在。唐代東都有專門官營養馬業,東都儀鸞殿東即雒城西門,門外有『御馬坊』(註:(清)徐松輯,張穆校補,方嚴點校【唐兩京城坊考】卷5【東京・宮城】引劉軻【陳玄奘塔銘】,中華書局,1985年8月第1版,第136頁。),乙速孤在永徽三年(652)高宗還東都時,『檢校右領軍衛將軍,仍知六閒馬事。』(註:【金石萃編】卷61【乙速孤神慶碑】。)至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置仗內六閒:一曰飛龍,二曰祥麟,三曰鳳苑,四曰yuān@④鸞,五曰吉良,六曰六群,亦號六廄。以殿中丞檢校仗內閒廄,以中官為內飛龍使。聖歷中,置閒廄使,以殿中監承恩遇者為之,分領殿中、太僕之事,而專掌輿輦牛馬。』(註:【新唐書】卷47【百官志二】。)可見東都設有專門養馬的機構。到武則天長安三年(703),突厥默啜又『獻馬千匹』,以供神都養馬機構(註:【舊唐書】卷194上【突厥傳上】。)。唐中後期,在修武還有專門的『馬坊田地』,屬東部宮苑閒廄事務管轄(註:【唐會要】卷65【閒廄使】。)因東都作為重要政治中心使官府養馬業極為發達,要常常向附近郡稅草以供閒廄,而當時地處東、西兩京之間的虢州則負擔更重,要供於東、西二京,唐玄宗時為韓休上奏獲免(註:【舊唐書】卷98【韓休傳】。)。除養馬業外,該區也有其它養殖業,唐德宗時盧杞任虢州刺史,奏言:『虢州有官豬數吉,頗為患。』德宗欲移沙苑,盧杞奏『與人食為便』,為德宗恩准(註:【唐語林】卷6【補遺】。李肇撰【唐國史補】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5頁。【新唐書】卷7【德宗紀】大曆十四年十一月。)。不過這種養殖業在當時並不占重要地位。由前文可知,隋唐設於洛陽的養馬廄由中央專門設立的官員管轄,而廣成澤和河東所設牧場或屬監牧管轄,或屬地方官員管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