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6|回覆: 0

[中國方言] 論方言的文學功能(4)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2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民俗學會
四、方言之於文學的特殊功能  
『方言的文學所以可貴,正因為方言最能表現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話固然遠勝於古文,但終不如方言的能表現說話人的神情口氣。古文裏的人是死人;通俗官話裏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話裏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活人。』 ⑨胡適之先生的這一段評論充分肯定了方言的第一文學功能:刻畫人物。胡適還舉了【海上花列傳】中的例子進行對照:
『……雙玉進前,與淑人並坐床沿。雙玉略略欠身,兩手都搭着淑人左右肩膀,教淑人把右手勾着雙玉頭頸,把左手按着雙玉心窩,臉對臉問道:「倪七月裏來一笠園,也像故歇實概樣式一淘坐來浪說個閒話,耐阿記得……」』翻譯成官話則為:『我們七月裏在一笠園,也像現在這個樣子坐在一塊說的話,你記得嗎?』――胡適感嘆『意思雖然一毫不錯,神氣卻減了多多了。』還認為方言刻畫人物是其獨有的長處。他高度評價了【海上花列傳】的方言運用,『富有文學的風格和文學的藝術』,『長處正在於語言的傳神,描寫的細緻,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發展;讀時耐人仔細玩味,讀過之後令人感覺深刻的印象與悠然不盡的餘韻。』他竭力推崇這一部中國純方言小說。認為『如果這一種方言的文學傑作還能起到別處文人創作各地方言文學的興味,如果從今以後有各地方言文學繼續起來供給中國新文學的新材料、新血液、新生命,――那麼,韓子云和他的【海上花列傳】真可以說是給中國文學開了一個新局面了。』胡適對方言在文學中的造形、造情作用的揭示是很為發人深省的。一般人們的思考總是用自己的方言(多表現為內部方言言語形式)進行的。聽口音可辨是何方人氏,解方言可釋心靈密碼。(已有不少學者在這樣運作)。所以,方言並不是普通話的對立面,尤其在文學作品中。
其次,方言的文學功能還較常規地表現為鋪墊文化底色。方言是硬的,文化史則偏軟。以方言的硬材料給文化補鈣,這樣的作品更好看,更耐看。
漢民族的共同語的基礎方言是北方方言,這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結果。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是因為北方話在漢族歷史上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特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人類的歷史實質上也就是語言(方言)的歷史。
就方言小說而言,晚清的方言小說主要產生在吳語方言區,這裏有文學傳統的原因,也跟文化氛圍有關。對於晚清文壇來說,有兩個不容忽視的文化因素:一是當年的新小說家主要集中在吳地,即使外地作家也能操吳語;一是晚清狹邪小說盛行,吳儂軟語恰好最能表現青樓女子的聰明伶俐與故作嬌羞。如漱六山房的【九尾龜】中的『方言』是按身份來嚴格區分的。倌人操蘇白,嫖客說官話。這樣的人物對話已不再僅僅具備寫實的意義,而更多帶有象徵的意味。在小說中,用什麼『話』開口,已經變成一種身份地位和文化修養的外在標誌。這樣,方言的使用在【九尾龜】中就獲得了更深一層的含意,而不再只是渲染氣氛或者刻畫人物。他對小說吳方言的理解和使用,已經深入到文化層面。
方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多少,周振鶴、游汝傑的【方言與中國文化】中有着比較詳細的敘述:人文地理、移民、栽培植物發展史、地名、戲曲小說、民俗、民俗文化交流等等都可以從方言中得到豐富的信息。人是文化的產物。人之所操的方言之中必然熔鑄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也正因為如此,文學作品在審美、教育功能之外還獲得了認識功能。
再次,方言的文學研究功能。在文學方言的接受中,一方面以它生動的、深刻的魅力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另一方面從專業接受者的角度看,方言有着突出的資料價值。如果說今天的普通話是以典範的文學作品為語言規範,那麼昔日的文學作品的語言(包括方言)也真切地透射着從前的語言面貌。許多文學作品的方言是當時口語的生動記錄。
以文學作品為主要參照對象,對從前或現在的語言面貌作一番揣摩,是現代的語言學家從事語言研究的通常思路。關於經典作品方言研究的論文、著作呈出不窮。現代的語言認為,方言是語言的變體。相對於『方言』而言,『語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們在口頭上使用的是『方言』,而不是『語言』。方言可以分為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兩大類。地域方言是語言的地域變體。一般說來,同一種地域方言集中在一個地區,也有的是移民把它帶到遠離故鄉的地方。社會方言是語言的社會變體,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因職業、階層、年齡、性別等等不同,口語、措辭、言談也會有差別。文學作品中的方言常常既有地域性又有社會性。既是語言學家分析研究語言化石的重要材料也是文學批評家把握人物文化性格的可靠依據。『言為心聲』,由作品中的敘述語言的方言色彩可探尋作者所處地域範圍,由人物語言的方言特徵可窺見一方水土的人文風情。並有利於準確把握作品的文化底蘊。
五、當下文學作品中方言與普通話的關係。
當下的作家們都在竭力運用普通話寫作。而且把『講普通話』提高到『做中國人』的境界來認識,幾乎成為一種法律。是不是因此就在文學作品中永遠看不到方言的影子了呢?當然不是。北京的老舍,湖南的何立偉,東北的阿城等各自用方言寫作反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史實也已證明:方言曾在文學作品的風格中扮演了比較的重要的角色。既使本地人覺得親切也使外鄉人感到新奇,濃重的鄉音中還浸透了厚重的文化。
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但其實大多數人所說的普通話都是帶有方言特徵的。就是『標準』的普通話也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北京話和北方話都是方言。但是普通話和異彩紛呈的各地方言在具體的文學作品中所佔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還是有着分工上的不同。概而言之,在一般的敘事作品中,語言分為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較多情況下,敘述語言由普通話承擔。人物語言常常有一定的方言特點。在普通題材的作品中,方言在交代人物身份,刻畫人物深層心理,抒發細膩情感等方面比之於普通話有更大的優勢。因為方言是真正的來自於生活,和人們的情感有着難捨難分天然一體的牽連。而普通話由於是一個整合的語言,代表了漢民族語言的總體面貌,所以它特別適合於宏大題材。當然它也可以表達日常情感,只是從語體風格和題材的和諧角度說,它比較適宜於宏大敘事和宏大抒情。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方言都能寫成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學的繁榮還和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我們梳理下來發現,歷史上江浙一代的方言區,孕育出的文學精品最多。江淮方言、吳越方言的文學價值是否具有特別的文學價值,筆者將另外撰文作詳細討論。
參考文獻:
  ①白春仁著,【文學修辭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版。
  ②高天如著,【中國現代語言計劃的理論和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③【黃遵憲詩選?雜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④【小說叢話】,引自【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卷四)。
  ⑤【論白話為維新之本】,引自【清議報全編】(卷二十六)。
  ⑥【漢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學】的附言。載【新青年】第4卷第5號。
  ⑦載【新青年】第4卷第1號。
  ⑧【答黃覺憎君折衷的文學革命論】,載【新青年】第5卷,第3號。
  ⑨【海上花列傳】序。
  ⑩倪海曙編,【中國語文的新生】,時代書報出版社,1949年。
  ⑾【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載【文學】第1卷第2期。
  ⑿陳望道,【關於大眾語文學的建設】,載1934年6月19日【申報?自由談】。
  ⒀【大眾語論】,載【文學】第3卷第2期。
  ⒁[法]瓦萊利,【純詩】,轉引自【西方現代文論選】,第28頁。
  ⒂袁賓等編著,【二十世紀近代漢語研究】,書海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