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8|回覆: 0

[古代科技] 雲碓與翻車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4-23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農史
兼談水車與水力在農副產品加工中的利用
――水車起源與發展叢談(八)
李根蟠
  翻車不但直接參與水利建設和農業生產,而且也用於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加工,這是翻車用途的一個重要方面。不過,討論這個問題不可能孤立談翻車,它不能不涉及農副產品加工中水力的利用,這是一個大題目,對此的全面論述不是本叢談應該和能夠承擔的。本節只從水車利用和水車與水碓關係的角度談些看法。我們就從【會稽志】的一條記載說起吧。
  【授時通考】引【會稽志】云:
  山家藉水力以舂有三制:平流則以輪鼓水而轉;峻流則以水注輪而轉;又有木杓碓,碓干之末刳爲杓以注水,水滿則傾,而碓舂之。唐白居易詩『雲碓無人水自舂』是也。[1]
  按,白居易【尋郭道士不遇】『雲碓無人水自舂』,自注云:『廬山中雲母多,故以水碓搗練,俗呼爲雲碓。』[2]李白【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之一:『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宋楊齊賢註:『【本草】:雲母久服輕身延年,生泰山山谷。』[3]。雲母碓即雲碓。雲母是道家修煉服用的藥餌。蓋『雲碓』原是深山道觀的道士們加工雲母的水碓,後來人們把加工糧食和其他物品的水碓也都稱爲雲碓了。如陸游詩【僧飯】『雲碓舂p白』、【累日無酒亦不肉食戲作此詩】『雲碓旋舂菰米滑』,[4]元沈夢麟詩『雲碓曉舂p稻粒』[5]等。雲碓就是水碓,也稱機碓、機舂、水舂,包括不同類型,【會稽志】記載了三種。讓我們逐一作些分析。
  『平流則以輪鼓水而轉』,應是利用翻車提水舂碓。王禎【農書】云:『機碓,水搗器也。【通俗文】云:水碓曰翻車碓。杜預作連機碓。孔融論水碓之巧,勝於聖人弈揪虻兀則翻車之類,愈出於後世之機巧。』『水碓』一詞,已知最早出現於西漢劉熙的【釋名】中。東漢桓譚的【新論】:『宓犧之制杵臼,萬民以濟。及後人加功,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復設機關,用驢騾馬牛,及役水而舂,其利且百倍。』『役水而舂』就是水碓。【通俗文】的作者是東漢末年的服虔,與桓譚相去不遠。【通俗文】說『水碓曰翻車碓』,意味著最初的水碓可能是用翻車引水作動力的[6]。兩宋之交鄭剛中的【水碓】詩云:『v岸車翻水碓鳴,誰於舂事亦經營。斯民惜費如此,力役從今莫漫征。』[7]繞岸安置的水車,無疑是翻車,所以這裡所說的水碓應該就是『翻車碓』。南宋馬逵【柳蔭雲碓圖】描繪的則是牛轉翻車的圖像(詳後),該圖像之所以題爲』雲碓圖』,蓋因其翻車提水是用於舂碓的,圖中舂碓的形象似乎表現不大清楚,但圖題已表明它包括這項內容。舂碓以後的水仍然可以灌溉,翻車雲碓應是舂碓灌溉兩不誤。
  『峻流則以水注輪而轉』,顯然是利用水輪(筒車或筒車的前身)激水舂碓。楊萬里【宿查瀨】記載了浙江常山縣河中的筒車和用筒車引水爲動力的水碓:『江車自轉非人踏,沙碓長舂徹夜鳴。』[8]張孝祥詩中『瞬息了千畝』的湖湘『竹車』,『餘波及井臼,舂玉飲酡乳』,描寫的也是這種筒車水碓。[9]元唐元【子壽公約詠機舂】:『歇時杵掛{梁上,動處輪翻急浪中』,『水落一攴碎玉,臼投萬杵響空山』[10],對這種水碓描寫更爲形象傳神。水輪(筒車)水碓如果把水輪的中軸延長,安裝指向交錯而與碓梢相應接的橫木,『水激輪轉,則軸間橫木間(去聲)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即連機碓也』[11]。如果把水輪由立式改爲臥式,就可以帶動石磨。迄今保存最古的水磨圖像,是五代衛賢的【閘口盤車圖】。下面是【海王村所見書畫錄】對該圖描述:
  絹本,高一尺八寸,長六尺,界畫古樸。人物舟車用筆沉著,生氣遠出,信非宋以後人所能到。中作一水閣,下有水車,激水轉輪,即今之水磨是也。運糧人約數百,皆赤膊作用力之狀,棚中一官居中坐,烏紗帽紅衣,旁列吏胥數人,並指顧如生。[12]
  以上兩式『役水而舂』,某種程度上可視爲水車(翻車和筒車)在糧食加工上的應用,或可視爲水車和水碓的互動。這帶有相當的普遍性,所以古人有『水車舂碓』、『水車碓磨』之稱。如唐五代一位僧人『自泗上入關』登上福建最高的『折桂』嶺(即梨嶺),『見水車碓磨,嘆息機巧』。人們稱這位和尚爲『泗洲和尚』,『折桂』嶺也因之改爲『泗洲嶺』[13]。北宋郭忠恕的絹本扇面畫【車棧橋閣圖】,描繪了『山溪村落,水車舂碓,橋畔吏人乘騎張蓋,咄咄指顧』[14]。元許有壬【即事】詩:『風爐懸馬爨,木臼響車舂。』[15]所謂『車舂』,就是用水車役水而舂。古人還有以『車碓』名陂的[16],亦是在陂塘中用水車役水舂碓在地名上留下的痕跡。
『木杓碓』即王禎【農書】中『碓梢作槽,受水以舂也』的『槽碓』。『凡所居之地,間有泉流稍細,可選低處置碓一區,一如常碓之制,但前H減細,後梢深闊爲槽,可貯水斗餘,上芘以廈,槽在廈外,乃自上流用a引水,下注於槽,水滿則後重而前起,水瀉則後輕而前落,即爲一舂。如此晝夜不止,米兩斛,日省二工,以歲月積之,知非小利。』[17]在宋代其他詩文中也有反映。如北宋韋驤【水碓】:『杵臼功能自古施,更堪引水代人爲。誰知滿溢傾欹處,卻是臨機效力時。』楊萬里詩【明發西館晨炊藹岡】;『也知水碓妙通神,長聽舂聲不見人。若要十分o漏逗,莫將戽斗鎮隨身。』自註:『宣歙就田水作碓,非若江溪轉以車輻,故碓大於身,鑿以盛水,水滿則尾重而俯折,乃起而春。』[18]都是木杓碓(槽碓)的生動展現。
  在現實生活中,水碓還不止這三種類型。據2004年9月1日人民網報導,早在唐代,浙東四明山區人民就根據山溪流速急,溪床淺而落差大等自然條件特點,創造出一種滾筒式水碓。南宋吏部尚書汪大猷加以改進,並在家鄉推廣。當時一些較有規模的佛教寺廟,專設有水碓房,如【天童寺志】記載『外池有水碓}』[19]。在汪大猷後裔聚居的浙江餘姚市大隱鎮下磨村,解放前共有水碓56處,其中用來磨米的水碓6處,磨蚊香木粉的水碓50處。浙東明州(今寧波)的水碓通過使者和僧人傳到日本,現存於日本京都東福寺、妙心寺和金澤大乘寺、福井常高寺的【明州碧山寺水磨樣】,就是按南宋浙東的某一寺廟的水碓實樣繪製,其標註的尺寸與今存於大隱的滾動式水碓相似。碓房上層用於磨麵和磨茶,而下層用於舂米。2004年8月31日,一部復原的古老水碓再現於大隱鎮下磨村。修復後的水碓保持了原樣,由滾筒、水葉片、打板、軸杆、搗臼子等部件構成。爲研究水碓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20]

修復後的水碓

日本京都東福寺【明州碧山寺水磨樣】
  水碓除『地碓』外還有『船碓』。以前人們認爲船碓產生於明代,實際上宋代已經有了。南宋周密【春郊即事】:『鼓聲何處碓,帆影隔溪船。』另詩【一棹】:『市豐招碓鼓,橋近落帆船。』[21]渡船或漁船利用其『與水爲伍』的方便,在船上安裝水碓。船家不但自己舂食,也用它做生意,爲了招徠顧客,遂有『碓鼓』之設。可見,宋代船碓起碼在浙江已不是鮮見之物。
  船碓的設置如何,又是怎樣工作的?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粹精第四】云:『江南信郡水碓之法巧絕。蓋水碓所愁者,埋臼之地卑則洪潦患,高則承流不及。信郡造法即以一舟爲地,橛段之。築土舟中,陷臼於其上,中流微堰石樑,而碓已造成,不煩聊聚掌輪力也。』明人林時益【下橋】詩有『下船舂米先冬辦』句,自註:『船上設輪與臼,以堤堰水,置船急流處,沖輪杵米。』[22]可見,船上要安置水輪、石臼,同時要築堤堰水,造成急流,把船停泊或固定(『以一舟爲地,橛段之』)在堰旁,利用急流衝擊水輪工作。上引材料談到的宋代船碓,有一部分可能是這樣工作的。陸游【棧路書事】:『危閣聞鈴馱,湍流見}船。』[23]這裡的『}船』也可能屬於這種類型。這些船碓應是專門或主要舂碓的。
  不過,宋代的船碓似乎還有其他類型。南宋陳藻的【觀漁船水碓有感】提供了可供探索的線索。詩云:『水淋槽滿舂應響,人降槎登網自沉。』這種船碓顯然屬於木勺碓(槽碓),大概是船尾有一進水孔道,用以注水『木勺』。它不用設置水輪,適用於比較平緩的流水,不必停泊或固定在堤堰旁邊,在行進中也能工作。上文引述安裝在帆船上的船碓,起碼有一部分屬於這種類型吧;因爲完全固定在堰旁的船碓,就沒有必要張帆了。有了這種船碓,人們在市集中糴了糧,乘船歸家途中即可完成糧食的加工。陸游【暮行】:『行窮綠岸呼船渡,糴得黃粱就碓舂。』[24]應該就是這種情形的反映。
  唐宋時代,水碓除了主要用於糧食加工外,也廣泛用於茶葉加工。宋代及以前,茶葉飲用以團茶爲主,製作團茶,茶葉需要經過碓磨的加工,因而往往利用水舂。南宋周必大的【廬山後錄】,談到廣福C、尊勝C、保寧C『此三C,皆沿石門澗激水碓茶,資其利』。『激水』的機具無疑是水輪。元倪瓚【^許生茅屋看竹】:『鑿池數尺通野水,開牖一規留白雲。煮藥煙輕沖灶出,碓茶聲遠隔溪聞。』[25]這位遠離人群的許生,碓茶應是利用溪澗的『野水』。元鐵松道人懷悅【結屋】:『隔竹安茶碓,分泉入硯池』[26],元袁士元【夏日山居】:『E簾拂拂揚南`,睡起茶舂隔夜聞』[27],情形應與之相似。
  利用水車或直接引水爲動力加工農副產品後,水流仍然可以用於灌溉或其他用途。元吳海偕友瀏覽章山名勝上林,『觀僧引泉自別壑釃之,注佛殿下爲沼,以植芙蕖。沼中溢出右山之足,轉經前山,復入爲池。旁引泉入齋廚下之,以激機舂。然後遍行蔬畦間,以資灌溉。既又復歸於池以出。』[28]這是宋元寺院激引溪泉加工糧食和綜合利用的一個具體的事例。
【注釋】
[1] 【授r通考】卷四十【功作】。【會稽志】是宋代嘉泰年間施宿撰修。目前我在文淵閣四庫全書所載【會稽志】中沒有找到這段引文,可能【授r通考】引用的版本不同。但所引內容在唐宋詩文中均可印證。
[2] 【白氏長慶集】卷十七。同集卷七【山下宿】又有『行何處水邊碓,夜舂雲母聲』句。
[3] 【李太白集分類補註】卷二五。
[4] 【劍南詩X】卷十四、十五。
[5] 【花溪集】卷三。
[6] 【廣韻】引【通俗文】:『水碓曰N車。』『N』可訓爲車旁的屏蔽物,但不可能用以解釋水碓,這裡的『N』應是『翻』的假借字。把水碓解釋爲『翻車碓』則是合理的,從下文的論述可以看到,『翻車碓』確實是存在的。
[7] 【北山集】卷十一。
[8] 【誠齋集】卷二六。
[9] 【湖湘以竹車激水,p稻如雲,書此能仁院壁】,【於湖集】卷四。
[10] 【筠軒集】卷八。
[11]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十四利用門・機碓】。
[12] 義州李氏叢刻本卷中。轉自【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宋畫篇一】。
[13] 清鄭方坤【全閩詩話】卷一六【隋唐五代・林藻】。梨嶺稱『折桂』在唐貞元年間,泗洲和尚何時度嶺,文中沒說。按北宋元絳(1008-1083)【泗洲嶺】詩云:『萬里一朱幡,崎嶇度嶺關。路盤雲雨際,人在鬥牛間。』可見北宋初已有泗洲嶺名,而且似乎並非初改。則泗洲和尚度嶺,應在唐五代,最遲不於北宋初,該嶺『水車碓磨』的存在不會於此時,應該唐代已經有了。
[14] 清卞永譽【書畫匯考】卷三三。
[15] 【至正集】卷十三。
[16] 見乾隆【福建通志】卷七。
[17]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利用門・槽碓】。
[18] 【誠齋集】卷三四。
[19] 按,宋代四明山區雪竇山資聖禪寺中亦有『水碓}』,可作這一報導的佐證。見宋陳著【雪竇山資聖禪寺記】,載【本堂集】卷四八。
[20] 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2/2755050.html
[21] 【全宋詩】卷3561、3556。周密(1232―1298),祖籍濟南,南渡後寓居湖州。本人曾任義烏縣令、浙西帥司幕官,主要活動在浙江地區。
[22] 【明詩紀事】辛`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校點本,第六冊第3199頁。
[23] 【劍南詩稿】卷三。該詩作於南宋乾道八年十一月四川綿谷縣道上。
[24] 【劍南詩稿】卷五七。該詩乃嘉泰四年在浙江山陰所作。
[25] 【清s閣全集】卷五。
[26] 沈季友【d李詩系】卷九。『分泉』緊接『茶碓』,說明茶碓是役水而舂的。
[27] 【元詩選初集】卷四八。『茶舂隔夜聞』,應非人力操作,也是役水而舂。
[28] 【聞過齋集】卷四。吳海,福建閔縣人,終身未仕,以教書爲業。上林殆在福建。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