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0|回復: 0

[國學灌水] 古代两会代表敢指责皇帝 总投赞成票会遭训斥(2)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3-10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京晚报
 古代“两会”议案很难一致通过 
  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 “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出皇帝的不是,如果“代表”总是投赞成票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遭到皇帝的训斥和查办。
  在“集议”上,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有一次议会的议题之一是,讨论并颁布官员的工资制度,结果集议了好几年,也未能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由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导致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拿不到工资,即所谓“皆不得俸禄”,实在罕见。
  古代最著名的一次“集议”是“盐铁会议”。会议时间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会上,60余名由相当于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推举出来的地方和基层代表,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驻京高级干部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激烈辩论。 
  会议由时任丞相的田千秋主持,重点议题是对汉武帝主政时期国家施政政策的得失,进行讨论。地方和基层代表们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酒类专卖、货币发行等多项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强烈要求废除之。桑弘羊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曾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是这些政策的实际制定者,对“贤能”和“文人”的否定意见不以为然。会议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废除全国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制度,打破国有公营的垄断。这次辩论表现出了不同治国理念的大碰撞,30年后学者桓宽根据这次“全代会”的会议记录,整理出了著名的历史文献《盐铁论》。
  董仲舒的“提案”在古代影响最大
  古代共商国是,除了“朝参”和“集议”这样的“两会”形式外,还有一种“谏议”制度。所谓“谏”本义就是规劝君主,谏议自然就是给皇帝行为和决策提意见,专挑毛病和不足。谏议既有会议形式,也可个人约谈,有时还会与集议混在一起,但与集议明显的不同是,谏议多有“提案”。
  与“集议”相比,谏议制度在古代中国影响很深,这与皇帝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此制度原本就是皇帝提出来的,谏官往往也由皇帝亲自挑选和委任。谏议制度要求拿出提案供皇帝和中央决策时参考,开会时的味道有点儿像今天全国政协会议。谏官也都会积极建言献策,其所扮演的“民主监督”角色,有点像古代中国的“政协委员”。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谏议制度其实早在先秦时便出现了。秦中央设置了中大夫、太中大夫、谏议大夫、中常侍、给事中等权力大小不等的专职谏官,起初并无固定编制,多时达数十人。
  西汉中早期皇帝都重视谏议制度的建设,汉武帝刘彻对“政协委员”十分重视,出现了不少出色的谏官。当时,最著名的一位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他上交给汉武帝的提案《举贤良对策三》,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提案,提案的中心观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提案被采纳,儒家地位骤升,从此开始左右古代中国人的意识。
        来源:北京晚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