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8|回復: 0

[國學灌水] 看古人如何维护著作权(1)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4-18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南京日报
李渔以善写戏剧、小说闻名于世。但如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生于300多年前的文学家还是一个勇于打击盗版的书店老板和出版商。在此之前,中国的出版业被认为是“光赔不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不良书商的疯狂盗印。那么当年李渔采取了哪些奇思妙招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为防盗版 李渔开书店自写自印自销
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渔决定在南京开办一家书店。他为自己的上述决定列举了以下理由:
首先,作为一个作家,他比较熟悉出版行业。从和各种各样书店老板多次打交道的经历中,他已经全部了解经营书店的业务细节。
第二个理由是经济方面的,由于李渔不断增加的声誉,对他的作品非法盗印的现象日益严重。李渔已经在杭州及其附近城市的好几个书店里发现他的小说集和戏剧集的盗版,这实际上使他无形中白白流失了一大笔金钱。即使没有盗版问题,李渔和许多书店老板也存在着经济纠纷。在李渔看来,后者从他的书籍销售的利润中所提取的那一份实在是太多了。他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劳动果实的全部而不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的唯一途径就是由他自己来开办一家书店,实现自写自印自销。
李渔一行抵达南京之日,也就是他的书店正式开张营业之时。李渔后来又迁居到“芥子园”,他的许多书籍也刻上了“芥子园”的名称,芥子园书店也因此而名闻天下。
他书店的早期名称很少有人道及,以至被遗忘了。根据某些迹象推测,店名应该叫“翼圣堂”。李渔把自己的书店起名为“翼圣堂”,其意思无非是公开表示自己从此要做清政权下的一个顺民,忠心辅佐太平盛世。
李渔的新居面临大街,属于十七世纪时期那种典型的前店后宅的商人住宅。房屋分为前后两进,临街的一进是对外营业的翼圣堂书店,迎门是一条长长的柜台,柜台后面是一排排书架,书架上陈列着待售的书籍。穿过中门向后走,后面是一个天井,再后面的一排房屋,那就是李渔及其家人居住的后院。
临街的书店大门外面有两棵柳树,门内有两棵桃树,这是原来的主人种下的,在修造新居时,李渔特地保留了下来;这些绿色植物给这个充满商业气息的宅院增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雅自然的风光。显然,翼圣堂老板蓄意要制造一种接近知识分子的氛围。
店堂里,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双桃钥户,人谋虑方朔之三。”李渔还在对联后面特别做了这样的注释:“桃熟时人多窃取,故书此以谑文人。”他在上联中以陶潜自况,说明自己志在隐逸,而以下联来打趣那些不告而取、顺手牵羊的顾客。
明访暗查 亲赴苏州打击盗版
书店如期开张了,但是李渔的喜悦心情并没有维持很久,很快就被来自苏州的一则消息破坏了:据朋友相告,苏州某家书店里出现了他作品的盗版。李渔一听,怒从心起,只得把书店的业务临时转交给助手、女婿沈因伯,匆匆赶往苏州去了。
与政界人物有着多年交往的李渔,是深知官场的种种流弊与黑幕的,在抵达苏州以后,李渔先不事声张,悄悄地亲自走访了那家书店,证实了那里确实在出售他的作品盗版本。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悄悄地退出来。李渔知道凭他个人力量,是很难在人地生疏的苏州扳倒对手的。
回到旅店后,李渔立即给浙江的有关官员写了几封信,请他们代他出头,给当时苏松道的孙道台说明情况。这些信件的往还用去了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他不时地前往苏松道的衙门打听消息,看看杭州方面的回信来了没有。
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杭州的亲友写信到南京,告诉他杭州方面也发现了他的作品的盗印本,沈因伯写信给逗留在苏州的李渔,把杭州的这一情况辗转告诉他。
这下李渔连连跺脚,他好像眼睁睁地看见别人把手伸进了他的银柜里,而他却被捆住了手脚。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写信给沈因伯,要他从南京直接赶往杭州处理此事,信中附上给杭州有关官员的信件,请他们帮助伸张正义和追回损失。
李渔为了处理盗版之事在苏州逗留了约有3个多月时间。在得知此事以后,孙道台拨冗接见了李渔,并且指派专人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查明事实以后,孙道台命令暂时全部封存盗版的书籍。当然,对方也不甘心任凭宰割,他们也动用了政界的关系,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关于经济上的索赔问题,李渔和对方又经过好几轮谈判才解决。

        来源:南京日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