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2|回覆: 0

[國學灌水] 明朝江南流行搶新郎 民女爲避免入宮當繡女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4-27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一碗粥裝得下半部歷史】
大陸地方戲中,有兩齣戲叫『拉郎配』『喬老爺上轎』,後者還在三十年前改編成電影,由著名喜劇影星韓非主演,轟動一時。兩齣戲的故事情節大同小異,都是說明朝搶新郎的故事;波瀾迭起,妙趣橫生,觀眾笑聲不絕,曲終人散,無不春風滿面。
  
  搶新郎的故事,在明人小說中,有所描述。如凌鞽酢凍蹩膛陌婦奇】卷十【韓秀才乘亂聘嬌妻】寫道:『嘉靖登基,年方十五歲,妙選良家子女,充實掖庭。朝廷要到各處點繡女,愚民相信,一時間嫁女兒,討媳婦,慌慌張張,不成體統。最可笑還傳說十個繡女要一個寡婦押送,趕的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但見十三四的男兒,討著二十四五的女子,十二三的女子,嫁著三四十的男兒。』又如明清之際的小說【生剪綃】第八回謂:『天啟傳旨,遍選宮人,以成大婚盛典。江南一帶,部文未到,婚的婚,嫁的嫁,含香豆蔻,一霎時都做了病蕊殘花。』這些描繪,勾畫出明代選繡虐政導致的民間驚恐狀,今人視之,未免好笑。
  
  上述小說的描寫,並非向壁虛構,鑿空之談。其實,歷史文獻的記載,對搶新郎現象的由來,民間的沸沸揚揚、雞飛狗跳,悲喜劇交織、社會動盪,比小說更具體,更深刻,讀來真讓人感慨不已。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指出:『明祖之制,凡王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爲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故每新君登極,有選秀女之謠。』明中葉後,不少帝王荒淫無度,選秀不斷,民間風聞後,不管消息真假,立刻奔走相告,亂成一團,明人的【崔鳴吾紀事】載謂:『隆慶戊辰(1568)春正月,民間相傳上遣內官某選浙直美女入御,無問官吏軍民之家,敢有隱匿不赴選者,罪;鄰里知而不舉首者,同罪。於是有女者急於求售,年資長幼,家世貴賤,皆所不論。自京口(今鎮江市)至蘇、松、嘉、湖諸郡旬日間無分妍媸,婚配殆盡……是舉也,受聘之女,不及成禮而婚,在貧者亦稱便。至未嘗許聘者,往往配匪其倫,終身怨懟,悔靡及焉。』所謂『不及成禮而婚,在貧者亦稱便』,對於無錢辦婚禮或嫁妝者,草草了卻心頭事,從此花月兩相隨,也許不失爲是一幕喜劇;但不分美醜、年齡大小,倉促結下秦晉之好的結果,是好不了多久的,多數成爲悲劇。尤其是隨便拉一個新郎,幾乎與搶無異,盲目匹配,哪裡有良辰美景,蜜意綢繆可言?
  
  錫工夜娶富家女
  
  時人田藝蘅記載:『一富家偶雇一錫工在家造鑷器,至夜半,有女不得其配,又不敢出門擇人,乃呼錫工曰「急起!急起!可成親也。」錫工睡夢中茫然無知,及起而摹搓兩眼,則堂前燈燭輝煌,主翁之女已艷裝待聘矣,大出不意。』田氏還進而記述:『千里鼎沸,無問大小、長幼、美惡、貧富,以出門得偶郎爲大幸,雖山谷村落之僻,士大夫詩禮之家,亦皆不免。』你看,『以出門得偶郎爲大幸』,結果只能是一個:得不到便搶;而搶到的,往往只能是『撿起黃瓜當拐杖』,濫竽充數,事過境遷,肯定悔之晚矣。關於搶新郎,明清之際的吳履雲,記載的更直白:『隆慶三年戊辰春正月,民間訛傳……索江南女子入宮……男女婚定者,自九歲以上忙促嫁娶,未婚室者出其子女子通衢,任當婚者掠娶貧賤不計焉。』『掠娶』二字,分明地告訴我們,當時的搶新郎之風,已鬧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來源:【一碗粥裝得下半部歷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