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8|回覆: 2

[文學研究] 第三講 懷古詠史詞(上)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5-4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王兆鵬

  今天開始講另一個類型,懷古詠史詞。先說一下『懷古』與『詠史』的異同。懷古和詠史,是詩詞的兩大主題、兩大類型。唐詩里也有很多詠史懷古詩。
  懷古和詠史,有共同的一面,描寫的都是歷史時空,都是表現詩人、詞人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反思。也就是說,它的題材是寫歷史,是過去時態。作者往往是通過歷史來表達對現實的一種態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借古諷今』,或者是諷刺現實,隱喻現實政治,或者是借歷史人物來表達自己人生的失意。表面上寫的是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而實際上是要表達對現實的某一種態度,作者不過是用一種曲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人生思考而已。懷古和詠史,在題材和創作目的這兩個層面上是相同的、相近的。
  那相異的一面呢?『懷古』的這個『古』,具體地說,是指一種古蹟,是抒發跟特定的古蹟相關的古事古人的幽思。因此,懷古又往往跟登臨主題結合在一起,懷古詩詞,在藝術表現上,往往要寫景,要寫這個古蹟的地理環境、景物景觀。如杜甫的【詠懷古蹟】寫王昭君,一開始就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一開始是寫歷史:『王F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他把寫景放到後面去了。可以說,懷古的事件或人物是歷史的,是過去時態,而空間場景則是現實的,是現在時態。懷古詩詞往往包含著兩重時空:過去的人事和現實的場景。詠史詩詞呢,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事件,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人物,直接寫作者的思考、態度,不一定要去寫景,不表現現在的時空場景。比如李商隱的【賈生】寫漢代賈誼:『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就沒有寫景,只寫他對賈誼命運的思考。詠史詩詞,雖然也可能包含著現實,但這種現實是隱含著的,是以隱喻的方式潛藏著的。所以,懷古與詠史,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異的一面。我這裡說的,主要是現象層面的,可能還有更深層的,比如表現功能上的、題材取向上的異同。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做進一步的探討。下面先講幾首懷古詞。
  在宋詞裡頭,引人注目的懷古詞之一,是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據說當時有好多詞人同時用【桂枝香】這個詞調來寫『金陵懷古』,只有王安石這首寫得最好,爲時人所傳誦,別人寫的,一首都沒有流傳下來。楊的【古今詞話】記載:『金陵懷古,諸公寄詞於【桂枝香】,凡三十餘首,獨介甫最爲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野狐精,是禪宗里的一個話頭,原指野狐的精魅能作變幻,以欺誑他人,比喻自稱見性悟道而欺瞞他人者。原本是帶有貶義的,東坡這裡是比喻王安石鬼精明。經蘇東坡一表揚,這首詞自然就非常受人關注。古今詞選本,一般都會選到這首詞。王安石傳世的詞不多,現存二十九首,但他在詞史上,很有開創性。就像這一首【桂枝香・金陵懷古】,不僅有可讀性,而且在詞史上還有開創性。有的詞作呢,有可讀性,藝術上比較完美,但是放在詞史的進程上看,就覺得開創性不足。晏幾道的詞,在這一方面是比較典型的。晏幾道的詞差不多是首首可讀,但是晏幾道在詞史上,就缺乏開創性。
  北宋初中葉,詞大多是寫普泛化的悲歡離合、羈旅行役之思。而王安石呢,把詞引向了歷史時空,借古諷今。通過詠史懷古,對歷史的反思,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一種憂慮。這在詞的題材轉向上,是有開拓性的,它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讓人感覺到:啊,原來小詞也可以寫這麼重大的歷史題材呀!這首詞的主旨和他在金陵寫的詩比較接近。比如他的【金陵懷古】四首之一說:『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如與禍雙。』豪華、奢侈往往是在取得成功之後,過分的逸樂往往有災禍相隨。這個『雙』是成雙結對、伴隨的意思。『樂府舊基留佛剎』,當年的宮殿豪宅,已經只殘留著地基了,但是古剎依然留存。『後庭漁唱落船窗』,後庭,指【玉樹後庭花】,民間還在唱著玉樹後庭遺曲。王安石在三十五歲前後居住在江陵,這個時候也是他醞釀政治改革的時期,他向皇帝上了萬言書,提出他對現實的憂慮和改革措施。當宰相是後來的事情了。這首詞,也可以看出政治家王安石對社會歷史的反思。
  我們來具體看看這首詞: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首詞押的是入聲韻,如果大家能夠背誦一些入聲韻的詞,慢慢對入聲字就熟悉了。比如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聲聲慢】、岳飛的【滿江紅】等,都用的是入聲韻。你把入聲韻的詞讀多了,自然對入聲韻就有了比較具體的了解。
  剛才說到,懷古往往是和登臨結合在一起的。懷古,總是面對著古蹟,或者登臨某一個古蹟,這首詞就是這樣。金陵懷古,首先要遙看金陵的景色、金陵的形勝和金陵的環境。『登臨送目』,就是登高遠望。『故國』,即故都,現在的南京曾經是六朝古都。這六朝是指哪六朝?宋、齊、梁、陳,前面還有哪兩個?一個是東晉,還有一個是東吳。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時正是故都的晚秋時分,天氣已經變得肅殺和冷清。但是在詞人的筆下,金陵依然充滿著活力。下面的寫景分兩個層次,變換著角度來寫。因爲金陵有山也有水,所以他這裡是一句寫山,一句寫水。『千里澄江似練』,寫長江,借用了謝I的名句『澄江淨如練』。李白非常喜歡謝I這句詩,曾經寫詩稱讚說:『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玄暉,是謝I的字。這裡,奔騰東去的長江,像一條白綢子,飄蕩在江南的大地上。這個想像,很有特點,當時作者即使是站在山上,也很難看清長江像一條白綢子在那飄蕩,現在只有坐在飛機上,用航拍,才能夠看得那麼遠,表現出這樣遼闊的景象來。這一句寫江水,構圖非常遼闊。下句轉換寫山:『翠峰如簇』,光有江水,還嫌單一,要有山來襯托,遠處的山峰就像箭頭一樣攢聚著。這個『簇』有兩種理解,一說是叢聚,指山巒堆積,用作動詞,描狀遠處的重巒疊嶂;一說是像箭頭一樣尖,這是理解爲形容詞,形容山峰像箭頭那樣尖。兩種理解可以並存。這兩句是寫遠景。下面兩句變換角度,分別寫江面和江岸之景。『歸帆去棹殘陽里』的『帆』、『棹』,用的是以局部代整體的修辭手法,寫船隻來來往往,在殘陽的映照之下,宛如一幅圖畫。『背西風、酒旗斜矗』,寫江岸上的景致。『背』是逆著西風,酒旗在旗杆上飄蕩。暗示長江兩岸很繁華,酒家林立,爲後面的商女唱後庭遺曲埋下伏筆,或者說是預留一個空間,使得後面的描寫不至於突兀,前後相互照應。舉凡稱得上是名作的,結構都是非常完整渾成,針線嚴密。這幾句,分別寫遠山遠水、江中之景和江邊之景。『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兩句,是一仰視,一俯視,寫天上、地下之景。『彩舟』,可以理解爲上面說的『歸帆去棹』,彩色的船隻。但這樣理解不免與上文重複,雖然一是寫動態,一是寫色彩,但總歸都是寫船。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想像?『雲淡』,空中飄蕩的雲彩倒映在江裡頭,雲彩的形狀,看上去就像彩舟。這是俯仰所見。『星河鷺起』的『星河』,指銀河,星河哪有鷺呢?星河倒映在江面,因爲當時的長江是靜影沉璧,是澄江似練,江水非常清澈寧靜,波瀾不驚,所以天上的雲彩和星河倒映在江面,看得非常清楚。白鷺在空中盤旋,好像是在星河裡頭盤旋一樣。這個『鷺』呢,又可以作兩種理解。到過南京的應該知道,在南京長江大橋附近有一個白鷺洲,李白『二水中分白鷺洲』詩句寫的就是這個白鷺洲。白鷺洲在長江的波濤裡頭一起一伏,所以這個『鷺』是一石二鳥,既可以理解爲白鷺在空中盤旋,也可以理解爲江中間的白鷺洲。這裡的景色美如圖畫,甚至『畫圖難足』,繪畫也很難完全表現出金陵江山的美麗。這跟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構思上隱隱約約有一些相近――『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當然這首詞是在蘇東坡之前,不曉得蘇軾在構思時是不是突然想到了『野狐精』這首詞?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5-4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上片寫景,是一般懷古詞的寫作模式,就像我們後面還要講到的蘇東坡赤壁懷古詞一樣。下片懷古。『念往昔』,回想過去的日子,在六朝的古都金陵,上演過多少歷史悲喜劇呢?六朝的古都,『往事越千年』,可寫的東西很多,對詞人來說,面臨著史料的剪裁與選擇。他懷古,懷什麼古?懷哪一個歷史事件,懷哪一個歷史人物?這跟他要表達的題旨、跟他要表達的思想,或者跟他對現實的態度是密切相關的。他在這裡懷古,究竟要懷念什麼、思索什麼?他要反思歷史興亡的教訓,因爲繁華奢侈而導致亡國,因此他想到『繁華競逐』――曾經在六朝這塊土地上,有多少皇室富豪,多少高門大族,在競逐著繁華。六朝比富的故事,【世說新語》裡頭就很多。一首詞,容量有限,字句有限,不可能盡情地鋪敘展開。於是詞人就用了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觸目驚心的鏡頭:『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什麼叫『門外樓頭』呢?他用的是杜牧的兩句詩:『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這兩句又寫的什麼歷史事件呢?寫的是隋朝的大將韓擒虎,帶兵已經到了金陵城下,馬上就要活捉陳後主了。陳後主這個時候在幹什麼呢?他沒有組織軍隊來抵抗,而是正在樓頭,摟著張麗華,在跳貼面舞。這兩個特寫鏡頭一對比,就把陳後主的荒淫誤國凸現出來了。杜牧的詠史詩,真的是非常有特點,杜牧最善於用這種蒙太奇的鏡頭,把兩個鏡頭一疊印,根本不用評論,讓你來思考。在【華清宮】詩里,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他也是憑藉蒙太奇鏡頭來表達。遠處是『一騎紅塵』,一匹帶血的駿馬飛馳而來,也可理解爲在夕陽的映照之下快馬奔馳而來,揚起漫天塵土。疊印的另一個鏡頭是楊貴妃站在山頂的宮門前嘿嘿一笑。不說什麼,什麼都不說。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裡頭包含著沉重的歷史感,空間境界也非常遼闊。讓你去思考,你可以想像到背後唐玄宗的得┮狻―妃子高興了,他也高興,但是他沒想到,楊貴妃的一笑,需要多少人力人命,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同樣的,如果用這兩句來拍DV的話,也可以用兩個鏡頭疊印在一起,特別能說明問題。不用更多的畫外音或者對白來進行評論,陳後主是何許人,一看就明白了。而王安石的剪輯也非常有意思,他把韓擒虎、張麗華去掉了,剪輯成『門外樓頭』。用字非常簡練,四個字,就包含了陳後主亡國的過程。
  『悲恨相續』是說,像這樣的事件,在六朝還不止一次呢。六朝,都是短命的王朝,每一代的君主都是如此的昏庸,如此的腐敗,想到這段歷史,真是令人感慨。所以說『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往事已經盡隨流水,想想往日的升沉『榮辱』、歷史變遷,只能給人留下一些感慨。往事如水,寒煙迷霧之中,籠罩著叢叢芳草。這些流水、這些芳草曾經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可惜的是,『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到現在呢,歌女們還在唱著【玉樹後庭花】。【玉樹後庭花】,是陳後主唱的一支曲子,有的說是他創作的,視作亡國之音。最後這一句是評論,也是發感慨:現在的商女,還唱著【玉樹後庭花】,她們難道不知道【玉樹後庭花】是亡國之音嗎?另一種解釋是,歌女的演唱,其實說的是聽眾,歌女之所以要唱這個後庭遺曲,是因爲聽眾點播的。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已經完全忘記了歷史,還跟當年一樣繼續奢華。王安石對這樣一種現實,懷著深深的憂慮。
  從詞的題材講,王安石這首詞,把人們引向了對歷史的思考,也引向了對現實的觀照,正如剛才說到的,這在詞史上具有開拓的意義。而上一片寫景如畫,確實是『畫圖難足』,非常具有畫面感,而且是立體的、動態的畫面。下片的懷古,剪輯也非常見功力。不露痕跡地運用前人的詩句入詞,這對後來周邦彥寫詞也有些啟發。周邦彥的詞,就是善於化用前人詩句,而且把它發展成爲一種比較完備成熟的藝術技巧,這方面王安石可以說是創始者。
  下面我們再來講同學們都很熟悉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你們在中學時代大概就能夠背誦這首詞了。這是唐宋詞『金曲排行榜』的第一首。幾年前,我和研究生一起做過唐宋詞一百首的排行榜,【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名列第一。今年我又讓一個碩士研究生做碩士論文,做唐宋詞三百首的排行榜,而且加了更多的數據和條件,原來只有兩個方面的數據,現在加了四個方面的數據,所用的資料和數據多了許多,最終的結果還是這首【念奴嬌】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將近300分,比第二名要高出100多分,可以說在唐宋詞裡頭是無與倫比的,無論是它的知名度,還是它的影響力。
  蘇軾這一首詞啊,本身的藝術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歷代都有人給他鼓吹也是使它名揚千古的一個重要原因。有時候名作容易被埋沒,而東坡這首詞,從宋代開始,就不斷有人讚美稱道,幫他炒作。南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是宋代很有名的詩話著作,裡面就說了:『東坡「大江東去」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也。』他說是古今絕唱,無與倫比,胡仔是很有眼光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他的話,可是一錘定音哦。他的評價,對後來的評價非常有導向性。還有金代的著名詩人元好問,在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元好問絕對是最有成就最有影響的第一流大詩人,他的【題閒閒書赤壁詞後】說:『詞才百餘字,江山人物無復余蘊,宜其爲樂府絕唱。』江山人物盡收眼底,確實是詞中的絕唱。『閒閒』,是趙秉文,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壇領袖,趙閒閒很喜歡蘇軾的赤壁詞,就把它書寫下來,元好問在後面題寫了這個跋文。兩大名流,都給他蓋棺定論,說是絕唱,想不出名都不行啊!在詞學史上眾多的評論中,我覺得晚清黃蘇【蓼園詞選】對這首詞的解讀,最到位,深得東坡的用心。他說:『題是赤壁,心實爲己而發』,表面上是懷古,實際上是寫心,寫自己的人生失意。表面上寫周郎,但『周郎是賓,自己是主』,能夠發現這一點很不容易。『借賓定主,寓主於賓』,這個話說得很玄乎。『是主是賓,離奇變幻,細思方得其主意處。』慢慢地揣摩,才能領會詞人的創作意圖和他所要表達的意思。【蓼園詞選】是晚清一部很重要的詞選,現在有點校本,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的。
  說了半天,還是來看這首詞吧。咱們一起來高聲誦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開篇就非常有氣勢。關於這首詞,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也許你們早就知道了:蘇東坡在做翰林學士的時候,曾經問他的一個朋友,說:我的詞與柳永詞相比如何啊?他的朋友說,柳永詞要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您的詞,要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板,唱『大江東去』。咣咣咣,像是進行曲。讀『大江東去』這四個字,我就會聯想到黃鶴樓的一副楹聯。你們去看過沒有?記不記得?『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這副楹聯也很有氣勢,其中的『大江東去』是直接從這首詞裡借來的。從畫面感來說,大家可以聯想到【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想像那波濤翻滾的氣勢!不過,我覺得【三國演義】唱主題曲時那個鏡頭呢,拍得還不是特別的理想。拍的是近景,只看到浪花在翻滾,卻沒有展現出大江奔騰的闊大氣勢,氣勢沒有呈現出來。如果我是導演的話,就給他改一下。借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才叫有氣勢。李白真是仙人,他仿佛利用了航拍,李白那個時候就好像知道從天上往下看,兩句詩里,從黃河的源頭寫到黃河的入口處,縱橫幾千里,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能想像到、能寫出來的,只有謫仙才行啊!『大江東去』這四個字,包含著一股氣勢,一股力量,包含著闊大的空間感。同時這一句,又暗點了題目。『大江東去』,點赤壁;『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點懷古。寫景當中蘊含著他對歷史的思考。這滾滾東去的大江,見證著歷史的變化,見證著千古風流人物。遼闊的空間、更確切地說是奔騰流動的空間裡,寄託著歷史的變遷感。畫面給我們展現的『浪淘盡』、『大江東去』,都是空間,但『千古』兩個字,蘊含著一種深沉的歷史感。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5-4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進一步正面點題。人們傳說,西邊那個舊的戰壕,就是當年三國周瑜打仗的赤壁。蘇軾的這個說法比較策略。因爲赤壁,原本有兩個。蘇東坡沒有肯定這裡就是赤壁大戰的地方,『人道是』,人們傳說是這個地方。周郎赤壁之戰的赤壁,到底是湖北黃岡的赤壁,還是湖北蒲圻的赤壁,到現在還沒有定論。自古以來,多數意見認爲是湖北的蒲圻,蒲圻的赤壁稱武赤壁,就是赤壁打仗的地方;黃州的這個赤壁,因爲蘇東坡寫了前後【赤壁賦】,寫了『大江東去』【赤壁懷古】詞,所以號稱『文赤壁』。但是前幾年這兩個地方較勁,爭赤壁大戰的赤壁是指本地赤壁。後來蒲圻人先下手爲強,乾脆把蒲圻市改成了赤壁市,進行了商標註冊。其實黃州赤壁,不論是不是赤壁大戰的所在地,一樣的出名。我說莫爭莫爭,都有榮焉。記得是顧炎武還是誰說過,山東人說李白是山東的,四川人說李白是四川的,到處爭這個李白的籍貫,顧炎武說莫爭莫爭,反正李白是我們中國人的,都是與有榮焉。我去年到四川開會,我說我們湖北人也沾李白的光,李白是我們湖北的女婿哦,她的第一位夫人就是我們湖北安陸人,所以我們也感到光榮。黃州的赤壁,有了蘇東坡在那裡寫了這麼有名的作品,足以不朽了。
  下面進一步寫赤壁的形勝。『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我最欣賞這三句,非常富有畫面感,更有立體的雕塑感和造型感。這個『亂石穿空』啊,虧蘇東坡想得出來!什麼時候有空你們到黃州赤壁去看一下啊,黃州赤壁現在根本看不到亂石了,也許是滄海桑田的變化吧,現在的赤壁已經離開江面兩三公里遠,你站在赤壁的底下壓根看不到大江,要站在赤壁的頂上才能遙望長江。我想像當時蘇東坡是站在赤壁底下,往上面看,鏡頭是仰拍的,才能拍得到『亂石穿空』的景象。『驚濤拍岸』,這是一種橫向的力度美,『拍』字,很有力量。『捲起千堆雪』啊,表現波濤打到赤壁上又彈回來,噴出無數的水花。『卷』字,也用得非常巧妙。要說起來,這『卷』字是柳永『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那兒學來的。蘇軾一方面不太滿意柳永的詞,另一方面,他又暗中跟柳永較勁。我們還可以把這兩句跟『野狐精』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比較一下。王安石的詞主要寫靜態之景,而蘇軾這裡呢,更突出強調景物的動態和氣勢。我覺得,蘇軾也有一點跟王安石較勁,你寫了一首【金陵懷古】,我就寫一首【赤壁懷古】給你比一比,構思上有點接近。但是相對來說,王安石寫這首詞,是以政治家的眼光,用一種冷靜平和的筆調來寫;蘇東坡更具詩人的氣質,他這時候是激情澎湃,寫來筆力千鈞。『江山如畫』,是收束上文,總結上文。『一時多少豪傑』呢?爲下文提示、過渡。這詞的結構非常綿密。之所以能夠成爲千古名篇,成爲古今絕唱,一個重要原因是結構渾成圓融,字字珠璣,一個字都換不得。
  上片是寫赤壁之景,寫景當中已經蘊含著懷古,已經滲透著歷史感。下片是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我們先不說懷古,從塑造人物性格上講,看看推出的畫面,是怎麼一個『雄姿英發』!先是長得非常英俊的大帥哥出場,跟著是美貌絕倫的小喬登場。在戰火紛飛的背景當中,出現了英雄加美人,這也虧蘇軾想得出來。其實,赤壁大戰的時候,小喬不是『初嫁』。我們去翻一下歷史就知道,赤壁大戰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周瑜娶小喬是在什麼時候?是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赤壁大戰的時候,周瑜娶小喬已經過了九年,開句玩笑,這個時候的小喬已經是兩三個孩子的媽了,絕對不是『初嫁』。蘇軾不是不知道這段歷史,他在這裡極力表現周瑜的人生得意,愛情事業雙豐收,實際上是反襯自己人生的失意,這也就是黃蘇【蓼園詞選》裡說的,『周郎是賓,自己是主』。這一開始不太好理解,從字面上,從篇幅上講,說周郎的多,好像直接正面描繪的是周郎,實際上周郎是賓客,是用作陪襯的。周郎越是人生得意,越發顯示蘇軾此時的失意。
  關於蘇軾這首詞的寫作背景等,我們下一次再講。今天就講到這裡。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