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7|回復: 1

[文化資訊] 祭日大典复原,日坛祭日典仪采用满清制为之招魂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1-3-21 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虽然後青在重要时日处处限制汉服活动,如世博、奥运时暗中限制汉家弟子推广汉服的活动,更不用说用官方的形式去助力汉服的复兴,但是,其却常常为满清招魂,如近年多录制歌讼满清的辫子戏,至于其极则是《施琅大将军》,其中尽是诋毁华夏民族英雄,歌讼当时的汉奸,意欲颠覆人们的正义观念——这也是当局被戏称後青(清)的缘故。

本文要纪录的是後青祭日大典复原——今年恢复的满清制日坛祭日典仪。


“满清日坛祭日典仪”今日重现

2011年03月20日 12:22   来源:新京报

9时30分开始;北京“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均已恢复。

本报讯 (记者王荟)中断了160多年的“日坛祭日典仪”今日与市民见面。今明两日,日坛公园内复原“日坛祭日典仪”。由此,北京“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都已恢复。

本次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日坛公园“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期间举办。时间安排在20日9时30分至10时30分、21日10时20分至11时20分。

祭祀活动包括三部分: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卤簿仪仗在圆坛西侧的神路进行,其余两部分在圆坛内进行。主办方为每场准备了480张免费入场券,每名进入圆坛内的人就成了祭祀大典的一部分,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大典上将现场教授大家参拜太阳(即“大明神”)的拜礼。

另据了解,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将把“日坛祭祀典仪”推荐到市级乃至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之列。

北京恢复日坛祭日典仪 後青扮演皇帝跪拜
2011-03-21 15:20   新华网

资料:3月20日,“皇帝”进入祭坛。当日,首次复原的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北京日坛公园举行。整场祭日典仪根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分为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部分,无论是祭祀音乐、舞蹈、礼仪表演,还是服装乐器等道具都最大限度还原了清乾隆年间的祭日典仪。新华社记者 公磊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专电(记者孙伟丽)3月21日春分,已中断160余年的日坛祭日典仪在北京恢复。消失多年的雅乐乐器齐声而鸣,数百名观众与“皇帝”共同行“太阳礼”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从1990年至今,北京“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全部复原。

10时20分左右,身着龙袍、体格魁梧的“皇帝”缓步从日坛公园内的圆坛西门进入。主持人在“皇帝”与“大臣”队伍行进的过程中向观众讲解:“圆坛的四个门中,只有西门是三门六柱,是古代君王行祭祀大礼时进入的正门。古时祭祀日神的时间应是春分之日的日出之时,从西门向东走,一来凸显对日神的尊崇,二来可顺承东来的紫气。”

祭祀活动包括三部分,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浩浩荡荡的卤簿仪仗手持兵器、旌旗、幡、伞盖等道具,从圆坛西天门外沿神路走进坛内。“皇帝”带着十余位大臣缓缓走上拜坛,行祭日礼仪。

拜坛的正东方向摆放着太阳神的神位,盛放祭品的器皿都是红色的,象征太阳的颜色。祭日队伍全部就位后,赞引官洪亮的嗓音响起:“就位——跪、叩、兴!”“皇帝”恭恭敬敬跪拜在神位前,请神从天界下到凡间,献上玉和帛,并上香。之后又带领大臣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每次献礼都要跪拜磕头。

伴随着祭日仪式,64位舞生以八佾队形排列,在拜坛下跳起武功舞和文德舞,分别代表武得天下,文治天下的含义。舞蹈分为“初献、亚献、终献”三个乐段,每段28个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缓慢,每个动作都会维持一段时间。初献是武功舞,亚献和终献是文德舞。

在皇帝跪拜的同时,观众也成为祭日典礼的一部分。几百位观众跟随主持人的讲解,像模像样地将双手贴于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小臂与大地平行,与典仪人员一起行“太阳礼”,象征把希望交给太阳。

今年50多岁的王桂云家住在日坛公园附近,但从来没有见过祭日典仪。她说:“如果是在封建社会,平民百姓都是不允许参加皇帝祭日的,这次能和‘皇帝’一起参加原汁原味的祭祀仪式,既能为国家和自己祈福,企盼美好的生活,又可以学到不少传统的礼仪。”

据组织者介绍,参加祭日典礼的表演者都是普通人。卤簿仪仗队伍由武警战士扮演,乐队的演奏者来自朝阳区“农村文化大院”的成员,“皇帝”等祭日人员由朝阳区的文化志愿者扮演。

清代宫廷雅乐研究者黄海涛介绍说,此次祭日的音乐为雅乐,由金、石、丝、竹、土、木、匏、革等八种材料制成的16种乐器演奏。演奏者手中的64件乐器全部根据史料记载专门定制,虽然部分乐器已经失传,但尺寸、颜色在文献资料上都有记载,工作人员专门观摩了一些文物原件,尽量还原历史。

朝阳区文化馆副馆长张馨元介绍,祭日是农耕社会里人类对太阳的一种原始崇拜。在已经脱离农耕社会背景的当代城市,恢复祭日是为了传承“礼”文化。

中国古时有“皇帝视天地为父母,视日月为兄弟”的说法,历代帝王都对祭祀天、地、日、月极为重视。祭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礼之一,在规模上虽比不上祭天,但仪式也颇为隆重。现存下来的祭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神”(也就是太阳)的地方。据史料记载,“祭日”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后逐渐消亡,至今已中断了160多年。

从1990年开始,北京市陆续恢复“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1990年,地坛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史料复原清朝祭地表演,在春节庙会期间举行。2002年,天坛在春节期间复原清代的祭天仪仗表演,2004年又恢复祭天乐舞表演。2010年,月坛于中秋节前夕复原了中秋祭月乐舞表演。(完)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3-21 23:27 | 顯示全部樓層
满清耻祖之恶魂怕是招不来的,怕就怕在,其会把华夏族人的正义之魂招了去!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