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7|回覆: 0

[快樂漢語] 信達雅巧謎之標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08-3-24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燈謎網
翻譯大師嚴復首先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這也可以適用于衡量燈謎;此外,根據燈謎的特色,還應該突出個『巧』字。
信:信實,確實可靠,言之有據。
用典謎應有所依據。『關公戰秦瓊(球類術語)打時間差』,謎面所述兩人相隔數百年,當然絕無其事,但有這麼個相聲名段,便有了依託。『張翼德查戶口(七言唐詩)飛入尋常百姓家』,只是為了叫出謎底『飛』字,不惜杜撰謎面,便嚴重失實了。雖可歸之於戲說,畢竟不宜提倡,更難以評佳。
即使僅借用古人名,沒有具體情節,也該是人覺得可信。如:『呂布心直心遭禍(字)患』,析字加提義,謎藝無可挑剔,可是呂布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心直』從何說起?
不用典的也必須合乎事理,如:『吞吞吐吐把課上(稅務名詞)進出口稅』,謎作者可謂用心良苦,可是哪有這樣上課?再如:『雞聲頻頻誤蠅聲(聊齋篇目)祝翁』,要麼聽不見,聽得見的又怎能把它們混同?況且頻頻!
但如:『天沒有它大,人有它大(字)一』,表面上看,真是豈有此理!可謎里說的是『天』字、『人』字、『大』字,析字入扣,『沒有』解作『無』,那可是回護其辭的一定之規,並非一無是處。
達:通常,明白流暢,首忌晦澀。
【文心雕龍•諧隱】:『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此是本職工作,若面句難於索解,是設置第二道語言障礙,便屬額外苛求,由此令人望而卻步,便於懸謎征射的本旨背道而馳了。象『大餅油條豆腐漿(學校用語)早點名』、『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繫(字)省』之類,通俗淺近最受歡迎。
即是以古詩詞文句或自擬文言句掛麵,只要不是艱深到莫名其妙的,自也有其雅趣。至如『斗柄回寅幾處心(字)濾』,雖近似『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意蘊,就顯得艱澀費解。
他如『共同植樹一起干(樹種)珙桐』,既有『共同』,又加『一齊』,疊床架屋,實乃病句,文理不通,自不宜發給通行證。類似的有出門所見『假話不假(電影)真實的謊言』、『患成思渴,垂命有日(電影)生死時速』等等,簡直不知所云,謎書中竟屢見不鮮,未免失之過濫了。
雅:高尚,不庸俗。
古文、古詩傳誦人口者,摘以入面,自顯高雅。
即自擬面,或寫景,或抒情,或議論,文采斐然者,標格清奇,了無俗態。北派謎的特色在此。如『漫道黃花對玉輪(京劇演員)言菊朋』、『孤檠豆焰透紗窗(水滸人物冠諢號)獨火星孔明』,岩皆雅馴,沁人心脾。只是北派謎要求用七言律句,稱為『獨腳虎』,平仄不調者都在摒棄之列。
本人只強調句意高雅,能琅琅上口固然好,只是韻律不應作為重點要求(詩詞謎、聯謎又當別論),如:『窗前柳絲拂櫻桃(字)容』、『老梅已謝青杏小(飲品名二)花雕、果子露』,雖為拗句,不礙雅言,且不必局限於七個字,但也不完全排斥俚語掛麵,如:『浪子回頭金不換(計劃生育用語)一孩化好』,俗不傷雅,只是『雪應輸梅一段香』,倘着意追求低級趣味,便面目可憎,俗不可耐。
巧:【考工記•總序】:『材有美,工有巧』。
移以論謎,面句典雅屬『材有美』,扣合精妙便是『工有巧』了。巧有多種,『把戲人人會做,各有巧妙不同。』制謎也是如此,有以會意見巧的,如『一片青山依古渡(人事用語)崗位津貼』;有以別解見巧的,如:『唱籌量紗(成語)空谷傳聲』;有以頓讀見巧的,如:『力拔山兮氣蓋世(體育名詞)第一強項』;有以別讀見巧的,如:『名醫名將重秦關(聊齋篇目)翩翩』;有以連續見巧的,如:『弩注錢塘潮亦平(物理名詞二)放射能、壓強波』。
凡此種種,非止一端,綜合運用,尤見巧思:『聽其聲是馬叫(字)嘶』,拆字加提義;『不如意事常八九(成語二)正中下懷、數一數二』,反扣加運算;『左拿針,右拿線(電影名)錢這東西』,離合兼示位;『今日俸錢過十萬,為軍營典復營齋(古文)夫為之顯』,用事兼頓讀,借用成句;『風飄竹葉,霜染楓林(字)彤』,象形兼會意,融入聯謎。
【孟子•離婁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巧,既要合乎義理,更要合乎謎法,且如『筆下超生(古人名)毛延壽』:一半用析字,一般用會意,扣合可為緊切,確實貌合神離,不相連屬,此所謂『斷句謎』,便是弄巧成拙了。巧要靠制謎者匠心獨運,不斷創新,不人後塵便乏新鮮感,卻又不能一概而論。『春雨連綿妻獨宿(字)一』是古謎,有人用同樣的面射數學用語『唯一存在』,加了兩個字頓覺內涵豐滿,屬於推陳出新,但也應審慎對待,畢竟不是創新主流。
總而言之:信、達是起碼要求,雅、巧則屬於較高標準;不合信達的謎是偽劣產品,離開雅巧的謎也談不上優質。套用古話程式表達:信達雅巧,謎之四維;四維不張,謎乃消亡。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