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2|回覆: 0

[快樂漢語] 管鮑分金(1)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6-21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易
2010621112730570.jpg


『要學管鮑分金,不學孫龐鬥法』的典故,在萊蕪民間廣爲傳頌。說起『管鮑分金』,還要追根溯源到春秋時期。

    春秋時,齊國大夫鮑叔牙(據傳是今新泰市汶南鎮鮑莊人)和管仲(今安徽潁上縣人)年輕時,就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兩人情深意真,親如手足。鮑叔牙自幼就精詩書,通禮儀。且爲人耿直忠厚,珍惜友情,從不把金錢名利看在眼裡。管仲呢,則愛占小便宜,惜財如命,不把友情放在心上,做出了很多讓人譏笑的荒唐事。有一年,鮑叔牙出資和管仲合夥到南陽經商,賺了很多錢。管仲看著那堆白花花、黃澄澄的金銀,又打起了小九九,不徵得鮑叔牙同意,一意孤行把所賺金銀分成三份,給鮑叔牙一份,自己獨得兩份。鮑叔牙也不計較,把應得的利金重又投進本資中,繼續和管仲做買賣。

    沒有不透風的牆。管仲一而再、再而三地多占金銀,被商友們知道了,便同情地勸說鮑叔牙:『叔牙呀!經商是爲了啥,不就是爲了賺些蠅頭小利,養家餬口,擴建家業嗎?你和管仲合夥,自己掏本錢,下力在前頭,理應多得利金。他管仲大子兒不投一個,且又投機取巧,多貪利金,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常言道:無本難求利,你不是腦子有毛病吧?!』

    鮑叔牙聽了商友的勸導,不以爲然地笑笑說:『見錢(財)眼開是人的本性。管仲是人,豈能例外。但貪財者有兩種,一種是貪財爲己,想過花天酒地的富足生活。一種是家道貧寒難以度日,獵財是爲了孝敬雙親,建家立業。管仲就是後者,他家境貧寒,高齡老母過著飢一頓、飽一頓、衣食無著的苦日子,所以才取雙金贍養娘親,盡兒子的孝道,我心甘情願地任他取財。』商友們對鮑叔牙的高風亮節佩服得五體投地,便把他的義舉廣爲傳頌,這便是萊蕪民間流傳『管鮑分金』的故事。

    據歷代所傳,鮑叔牙與管仲曾在贏國做過買賣,分紅的確切地點在今萊城區方下鎮的小義和村,此村早年叫『義和溝』,村名即由管鮑分金而來,而且附近的村莊,也多由此而取名,比如喬義和溝、李義和溝等,後演變爲喬家義村、李家義村等。

    爲了歌頌鮑叔牙的美德,前人曾在靠近大道的地方,建造了分金台。分金台遺址位於方下鎮的藺家樓村,原爲一土台,長寬各約2米,高1米。20世紀70年代扒墳時扒了土台,下有墳,磚室墓,只有衣服,且顏色鮮艷,見風后就風化了。據當地村民講,沒有人上過墳,也並非農村分家處,歷代相傳是管鮑分金處,但不知此台建築於何年。

    那時候,國與國之間爭戰不止。管仲曾三次被征人伍,但每次打仗,他都從戰場上逃回來。人們紛紛譏笑他是個膽小如鼠的怕死鬼。鮑叔牙聽說後,力排眾議地解釋說:『管仲是個愛國心很強的好男兒,但自古忠孝不能雙全。他之所以從戰場上跑回來,只因心中掛念老母。老人家膝下只有他一子,需要他的照料,這哪裡是個膽小如鼠、給男子漢大丈夫臉上抹黑的逃兵,依我看來,他是盡仁盡義盡孝的大丈夫哩!』

    管仲萬分感激鮑叔牙的知音義舉,很想爲他辦些好事。可事與願違,一件事情也沒辦好不說,反而弄巧成拙給鮑叔牙製造了很多困難,真心實意地幫了『倒忙』。人們氣憤不過,說管仲是個恩將仇報,沒有用的小人。鮑叔牙急忙勸解說:『管仲是受人滴水,以湧泉相報的真君子,他本領非凡,只是沒有成熟的機遇而已。再說看人怎能從一兩件小事上下定論呢。』鮑叔牙的話傳到了管仲的耳朵里,他非常感激處事有方、珍愛友情的鮑叔牙。自此,兩人取長補短,結下了刀割不斷的深厚友誼,成了令人敬慕的莫逆之交。

    後來,鮑叔牙做了齊僖公三兒子小白(桓公)的師傅,管仲做了僖公二兒子糾的師傅。一對好朋友,同時當了兩個公子的師傅,一時成爲街談巷議的美談。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