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5|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古文獻中的『以人爲本』一詞(1)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7-11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華夏文明
2011711101843608.jpg

房玄齡注【管子】

現在人們對『以人爲本』一詞使用較多,但對其來源、出處很多文章卻語焉不詳。『以人爲本』一詞可能最早是出自戰國至西漢年間成書的【管子】一書。原文如下: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爲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故上明則下敬,政平則人安,士教和則兵勝敵,使能則百事理,親仁則上不危,任賢則諸侯服。(【管子・第九卷・二十三、霸言】,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65頁)  


    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年)由劉煦修纂的古代典籍二十四史之一【舊唐書】記載:唐貞觀三年(629年),中郎將常何的門客,後被唐太宗委以監察御史重任的奇人――馬周,在給唐太宗的奏表中引用了『以人爲本』一詞:『臨天下者,以人爲本。欲令百姓安樂,唯在刺史、縣令。』(【舊唐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二十四馬周】,中華書局,1991年重印1975年版,第2618頁)  


    此後由歐陽修、宋祁等人於宋嘉v五年(1060年)重新修訂的【新唐書】同一篇目中,將『以人爲本』一詞照搬,只是詞句表述略有不同。  


     1494年,由羅貫中成書的我國古典文學名著,明代弘治甲寅序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問世。其中第四十一回對『以人爲本』一詞也有引用:『忽哨馬報曰:「曹操大軍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趕來也。」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萬,日行十餘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爲上。」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爲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三國演義】,長春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第326頁)  


    由此可見,『以人爲本』是一句成語,不但源自經史子集,而且散見於民間文學作品。  


    儘管『以人爲本』作爲一條政見,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政治人物,可以給予不同的解讀;但最早誕生時,它的原意和本意究竟是什麼,確有搞清楚的必要。  


    管子,名夷吾,字仲,安徽潁上人。春秋初期政治家。他由好友鮑叔牙推薦任齊國宰相,大力推行各項改革,輔助齊桓公成爲春秋五霸之首,且長達四十年,可謂政功卓著。  


    管仲曾告誡齊桓公:若想成就一番霸業,『則必從其本事矣』。齊桓公趕緊彎腰離開座席,拱手向前追問:『敢問何謂其本?』管仲回答:『齊國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牧民】開宗明義就說:『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所以管仲主張:『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這裡的『人』,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包括了除統治者和奴隸之外的所有群體。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