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6|回復: 0

[快乐汉语] 晴空一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1)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12-14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华副刊
文/赵元波  中国古代贬谪官员的诗词歌赋主调大都是忧愁怨愤,战国屈原是中国贬谪文化的鼻祖,屈原遭谗被逐,而始终抱穷守志,伏节死直,忠君爱国,尽心竭智,为后来的贬谪官员树立了理想的人格范式。
唐朝是中国贬谪文化的鼎盛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李峤、李绅、宋之问、张九龄、张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德裕、杜甫等却恰因各种原因被流放或贬谪,除刘禹锡以外所有的贬谪诗人在贬谪期间所表现的依然是沉重的悲伤意绪,贬谪文学里突出更多是逐臣孤愤情怀和激越悲壮格调。在刘禹锡之前,中国贬谪文学作品仍然是以“怨愤”为基调,脱离不了凄怨的倾诉或激愤的抗争,依然没有突破屈原骚怨范围,“晴空一鹤排云上”,直至刘禹锡出,始以另外一种风貌面世,“惟吾德馨”就足够了,完美地诠释了后来宋朝范仲淹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乐观处世哲学,乐观通达,没有忧郁,这也许是他能够在唐代诗人中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刚遭贬谪,就在《桃源行》中借渔人的形象揭示了“桃花溪满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的污浊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尖锐矛盾,否定了桃花源避世、遁世的文化传统,刘禹锡亢奋而不狂躁,悲愤而不沉沦,洒脱而不放浪,执着而不拘泥,是离现实人生最近的诗人,刘禹锡人生态度最少偏执,既不高蹈出尘,又不哀伤消沉;既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又保持着相对开朗豁达的心态。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时,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没关系呀,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对知县的一再刁难,刘禹锡不急不躁,告诉知县老爷,我住的虽然是陋室,又何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这陋室虽然简陋,比不上你住的高楼广厦,但我不跟你比,我的陋室好呀,有青苔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来访的都是鸿学大儒,可以弹古琴,读佛经,跟诸葛亮的茅庐,杨雄的子云亭一样,一点都不简陋呀,胸襟何等宽广,穷则独善其身,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陋室犹存,斯人作古,精神尚在,如出水的莲花,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那个刁难刘禹锡的知县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枝头万木春”,早已成了过往云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