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7|回復: 0

[汉语语法] 大器晚成与厚积薄发(1)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1-7-4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光明日报
(一)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见于《老子》。《汉语大词典》解释道:“大器晚成,谓贵重物器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第二卷1394)该词典同时列举了“大器晚成”的本义和比喻义。
就本义而言,历来多位学者和各种辞书的解释尽管字句有所不同,但意思跟上面的说法没有区别。《汉语大词典》还引用《论衡》中的句子,凸显“大器晚成,宝货难售”的并列使用,应是特意借以证明历来解释之无误。但是,《老子》第四十一章中以“大”起头并且排比在一起的小句共4个:“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意是:度量特大的方形,反而没有棱角;度量特大的器皿,总是很晚才能成就;度量特大的声音,反而难以听清;度量特大的物象,反而难以看到。由此看来,在句法构造上,4个小句中,只有位居第二的“大器晚成”具有顺承关系,不能加上“反而”;前头和后头的3个小句却都具有逆接关系,它们都可以加上“反而”。这不能不引发一个问题:“大器晚成”的本义,有没有别的解释?根据王光汉《“大器晚成”初义辨》(《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一文的考证,“免”和“晚”可以互通,“盛”和“成”可以相通,“大器晚成”的初义应是“大器免盛”(邢按:大意为特大的器皿反而不盛东西)。是否如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求证。然而,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见解。当然,正如王光汉教授所说:“‘大器晚成’一语的字面义比较好解,……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中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的东西很多。‘大器晚成’已成成语,今人按世俗常用义去使用自无可厚非。”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都没有比喻义,成了历史用语;“大器晚成”的“大器”,却产生比喻义,由鼎、钟之类转指杰出或突出的人才,使得这一用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因而数千年来常被使用而不辍。在这一点上,必须注意:人有大成,跟器物的造成不是一回事。人的成才,虽然并不绝对受到年龄的制约,但有一定的正常茂密期。只有过了正常茂密期而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被认为是“大器晚成”的人。学者也好,运动员也好,都是如此,这两类人只是因为职业的不同而正常茂密期的具体时段有所不同罢了。
观察可知,具有比喻义的“大器晚成”,由于形容的是已过“茂密”期的人,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用法,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有的时候用来表示对特定人士的赞扬或敬佩。比如:“Q修禅师赞曰:伏驮密多,大器晚成。”(《祖堂集》)有的时候用来安慰对方或者用来表示自我安慰。比如:“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儒林外史》第49回)有的时候用来描述客观事实。比如:“刘易斯是少年得志,约翰逊是大器晚成。”(《人民日报》1988年9月27日)有的时候用来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理智分析。比如:“大器晚成是中国画的一条规律,因为中国画是阅历、修养、功力的积累,涵养不到,格调、境界也就不到,这不是靠巧智可以捷达的。”(《人民日报》1996年8月15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