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2|回復: 0

[狭义文字学]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9)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12-2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4.敬之于警、儆
    敬,《说文解字》:“肃也”。[92]即肃而不苟也。如《论语・子路》:“执事敬”,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工作严肃认真”[93]是也。因而,当初只用一个敬字,又可表示〈警〉义,也可以表示〈儆戒〉义。例如:
    (1)《银雀山汉简释文》0488号:昼敬(〈警〉)夜敬(〈警〉),出入复遮,使士卒皆智(知)其法。[94]
    (2)《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善宿卫,闭门辄靡其旁火,慎守唯敬(〈儆〉)。[95]
    后来,为使字形上有明显的区别标志,在母文敬字上加相关的类属标志,以事类归属其义,造出了专字警、儆,而其义在母文“敬”也。
    5.失之于佚、u
    失,《说文》:“纵也。”[96]纵者,放纵、放逸也。因而当初只用一个失字,又可表示〈佚〉、〈u〉之义。例如:
    (1)《银雀山汉简释文》1325号:先处战地而侍(待)战者失(〈佚〉)。[97]
    又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是以静为动奇,失(〈佚〉)为劳奇。[98]
    (2)《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乡俗淫失(〈u〉)之民不止,是即法(废)主之明法殴(也)。[99]
    后加注相关的类属标志造了专字佚、u,分别表示(佚)、〈u〉之义。而佚、u两字义在母文失(〈佚〉、〈u〉)。
    第二种情况,母文由其具体义引申发展出一种一般的概括意义,可以用来概括表示有关的事物。于是;人们便在此基础上,加上能将母文的概括意义对象化、具体化的类属标志,使母文原来的概括意义具体化。例如:
    1.并之于饼、骈、姘等
    “并”字,引申而有“相合”之概括义。例如,《汉书・艺文志》:“凡五十五章并为《仓颉篇》”[100],师古注:“并,合也。”[101]因而,以具有此概括义的“并”,言于人则加注类属标志“人”旁而对象化,为“恪弊帧!端滴摹罚骸氨、p也”[102];以“并”言于骨肉则注“骨”旁而对象化,为“j”字。《说文解字》:“j,并胁也。”[103]《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骈胁”下杜注:“骈胁,合帧![104]“骈胁”即j胁也;以具有“合”的概括意义的并字言于马,则加注“马”旁对象化,为“骈”字,《说文》:“骈,驾二马也”[105];以并言于男女,则加注“女”旁而具体化,为“姘”字,《广韵・青韵》:“男女会合”曰姘[106](按,或曰《广韵》引《仓颉篇》作“男女私合曰姘”,然《青韵》中未见。)
    2.成之于k、盛、诚、、f、晟、、及A、等
    《说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声。”“古文成从午。”[107]但据甲文来看,其字形主要为从戌从口(音围)。“口”(音围),代表城邑;“戌”,表示兵器,有守卫意。两者会意则表示该字的本义为以武力守卫的地方。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第十七说成“又为城。鲁骏碑阴:渤海高成。河间阜成。”[108](按,《故训汇纂》“成”下123“成通城”条之下,注明此条材料出于《经籍纂诂・庚韵》,误。)此二“成”字,均为〈城〉义,这是“成”表“城”义的一个很好的线索。但朱氏把它当假借看待则不妥。另“成”与“城”在《左传》文公十一年、《左传》昭公八年、《论语・颜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韩非子・难三》等文献中互为异文(参《故训汇纂》“成”下125“成作城”条)[109],这也可能是“成”为“城”的古字的残存。后来可能是由于“成”的引申义比较通行的缘故,因而便促使“成”字又加类属标志“土”旁而孳乳出了“城”。从此,在表示城邑意义时,“城”行而“成”废。但一些从“成”的字,由于当初因“成”而得义,所以仍然保留了“成”的古义的一些遗迹,由此我们可以窥测到〈城〉这个词的词义特征。作为“城”必须有两个特点:一是围起来的一个有一定范围的呈环绕状态的封闭区域,二是这个圈起来的区域能聚拢并容纳所属的人、物、组织等。所以,《释名・释宫室》:“城,盛(cheng)也,盛受国都也。”[110]《说文解字》:“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111](按,“成亦声”反证“成”本义当与“盛民”、“盛受国都”有直接关系,非“就”也。)这就是说,〈城〉这个词可以引申出两个相辅相成的概括义即两个特征:“容纳、承载”和“环绕”。以“成”的这两项概括义为义核,分别加上相关的类属标志,便孳乳出了两组读音相近、意义相通、字形相承的同族字:
    (1)含有聚拢容纳、承载(盛cheng)义的“成”族字:k、盛、诚、、f、晟、等k,《说文解字》:“屋所容受也。”[112]段注:“k之言盛也。《广韵》无‘所’字。”[113]《广雅・释器》:“k,。”王念孙疏证曰:“未详。”[114]《玉篇》“,k也。”[115]即收藏物品的帐篷之类的器具,可见“k”释盛物之处所无疑,含有聚拢容纳义。
    盛,《说文解字》:“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声。”[116]段玉裁曰:“盛者,实于器中之名也。故亦呼器为盛,如《左传》:‘旨酒一盛’。”[117]《玉篇》:“盛,在器也。”[118]《左传》桓公六年:“粢盛丰备”,孔疏:“盛,谓盛于器。”[119]无论是盛物,还是盛物之器,“盛”含有聚拢容纳义。
    诚,《说文解字》:“信也。从言,成声。”[120]“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121]古文“信”或从二“心”会意。《尔雅・释诂上》:“允、孚……诚……,信也。”邢m疏:“皆谓诚实不欺也。”[122]《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孔疏:“诚,谓诚实也。”[123]可见,古人所谓“诚”者,谓其言实而不虚也,言中容纳、承载(盛cheng)着事实:言中有心,言中有义,言中有物。
    ,《广雅・释亲》:“、颈……,项也。”[124]《玉篇》:“颈也。”(125]《广韵・庚韵》、《广韵・清韵》:“,颈也。”[126]“”之颈项义与“成”之承载义有何联系?原来古人虽有“颈在前,项在后”之相对分别,但是一般情况下“、颈、项、领”,甚至“”(dou)都可统称颈项(参《汉语大词典》第12册290页)。从“豆”得声之字,多有留止而承载之义,如“豆、u、逗”等。“J”字也不例外。J,树立。《说文解字》:“立也。从人,豆声。读若树。”[127]《玉篇》:“,《说文》作J,立也。今作树。”舍[128]所以,“”得义于承载(盛cheng)义,因为“”的作用就是承载(盛cheng)头的。
    f,盛物器也。《广韵・清韵》:“f筐,编具。”[129]编具是指编织而成的筐类器具。《元史・孝友传一・萧道寿》:“萧道寿,京兆兴平人。家贫鬻f以自给。”[130]
    晟(),《方言》卷十三:“蕴,(晟)也。”钱绎笺疏:“(晟)与盛同。”[131]《广韵・劲韵》:“晟,器也。”[132]《集韵・清韵》:“晟,饭匮也。”[133]饭匮即盛物器具。当然,“晟()”还有“明”义,如何理解,有待思索。
    ,《汉语大词典》:“藏书之所。”[134]
    ,《广韵・劲韵》:“堰器。”[135]“p”与“瓯”同,瓦器也。《玉篇》:“盐器。”[136]可见“”是一种盛物的器皿。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