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8|回覆: 0

[漢語詞典] 『犧牲』是個名詞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4-10 13: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成都日報
嘉賓:謝謙、王紅、劉黎明  


  本期主講:四川大學教授 王紅


  看到一個報道,正宣傳得火熱的賀歲片【趙氏孤兒】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譯即是『犧牲』,一時有點茫然。


  【現代漢語詞典】『犧牲』詞條共三個義項:1、古代為祭祀宰殺的牲畜。2、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3、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其中1為名詞詞性,2、3為動詞詞性。第二個義項在當代語言中使用最多,比如我們這一代人都會背誦的偉人語錄『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這種『為正義』、『為信仰』而死的意義是後起的,在中國古代,犧牲只是個名詞,意為供祭祀用的純色牲畜。  



  【周禮・地官・牧人】 『凡祭祀,共其犧牲。』 鄭玄註:『犧牲,毛羽完具也。』還引證了一個傳說:周景王時有人看見一隻公雞因為害怕做『犧牲』而自斷其尾。可見供祭祀用的無論是畜還是禽,一定得是活的,還得全須全尾,不能有絲毫損傷。不像今人祭祖,切一塊整齊點的豬肉煮了供上就可以。【國語・周語上】『奉犧牲、粢盛、玉帛往獻』 韋昭註:『純色曰犧』,說明『犧牲』還必須是純色的,不能有一根雜毛。總之,精挑細選的毛羽完具的純色活牲畜(據【禮記・曲禮】,祭祀主要是用牛羊豬等家畜),精心餵養和打扮後,才有資格被送上祭壇成為『犧牲』。可見『犧牲』不是人,也不是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自願捨棄生命。


  若是牽到祭壇上供一會兒就放了生,任其逍遙終老,倒也不錯。可惜不是,再漂亮的『犧牲』也是要宰殺的。【孟子・梁惠王上】說齊宣王見人牽了頭牛準備殺了祭鍾,『不忍見其觳觫(恐懼狀)』,下令放了牛,換一隻羊祭祀。孟子由此推演出一番行仁政的大道理。『觳觫』是『犧牲』們被牽上祭壇時的共同情狀。莊子也曾借『犧牲』為譬喻,【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使者帶着重金來請他去楚國為相。莊子對楚使說:您見過郊祭用的犧牛嗎?被人精心餵養好幾年,伺候得舒舒服服,然後披紅掛彩,牽進太廟,等着挨那一刀。到那時候,想做只在污泥里打滾的小豬也不行啦。您回去吧,我只喜歡在污泥里自在遊戲,不願做那隻風光的犧牛。


  不知道【趙氏孤兒】英譯『犧牲』用今義還是古義,只知道該故事的許多情節為後人虛構,比如程嬰以自己兒子冒充趙氏遺孤就純屬子虛烏有。據【史記・趙世家】(已採用了很多傳說),程嬰和公孫杵臼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然後被當趙氏孤兒殺掉。假趙孤從何而來?偷的?搶的?買的窮人家孩子?總之不是程嬰的骨肉。


  如此看來,這個無辜被殺的無名嬰兒倒真是一個『犧牲』――為了那些彪炳青史的『忠義』而送上祭壇的羔羊。不過,這樣的『犧牲』,和歷史上無數犧牲一樣,從來是被忽略不計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