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9|回覆: 0

[中國方言] 上海閒話"正宗"發音人難尋 方言傳承亟待保護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1-4-25 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民晚報
『中國語言資源(上海話)有聲數據庫建設上海話發音人招募』從今年3月24日開始,將於本月30日截止。一個月來的報名情況十分不樂觀,除了市區(浦西城區)的兩個點報名者踴躍,其餘區縣招募點一共只有十多個人報名。上海難招方言發音人幾成事實。
市區郊區反差強烈
上海這次招募方言發音人,分為浦西城區(黃浦及原南市區,以及盧灣、徐匯、靜安、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等區)、浦東新區川沙鎮、浦東新區惠南鎮、閔行區莘莊鎮、寶山區月浦鎮、嘉定區嘉定鎮、金山區朱涇鎮、松江區岳陽街道、奉賢區南橋鎮、青浦區青浦鎮、崇明縣城橋鎮等10多個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張日培說,浦西點的報名人數十分樂觀,共有兩百多人報名,而其他地方則響應者寥寥。
復旦大學吳語研究室主任游汝傑教授也是本次招募上海話發音人的專家組成員。他說,上海方言其實分為『上海閒話』和『本地閒話』兩大類。前者是現在市區里大家習以為常的交際方言,後者特指郊區的方言,它又因地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特徵。現在碰到困難的,絕不是代表滬方言強勢的上海閒話沒人能說得字正腔圓,而是純正本地閒話的傳承岌岌可危。
遴選條件頗為嚴苛
青浦區語委的韓老師說起招募情形頗為感慨,一個月來只有五六個老年人來報名,符合要求的僅一位,年輕人一個也沒有。按上海市語委的要求,郊區的發音人皆從所在區縣的中心城鎮遴選。發音人分為兩個年齡組,老年發音人是出生於1941年至1950年之間,青年發音人是出生於1971年至1980年之間,性別不限。而且,要求他們在規定地的鎮上就讀小學、中學,之後沒有去外地(包括上海市區和郊區)連續生活、學習、工作4年或4年以上。同時,他們的父母、配偶也要出生、成長和居住在規定地的鎮上,說規定地鎮上的方言。韓老師說,來報名的人,要麼年齡超標,要麼配偶不符合要求。
松江是上海的試點區,去年就開始先行招募方言發音人,但報名人數也不多。『松江是上海之根,說松江話應當是件引以為豪的事。』松江區語委的張老師說,這次松江的選人範圍圈定在中心城區的岳陽街道,也就是當地的老城廂,『出產』純正的松江話,但要找到完全滿足遴選條件的人還是很困難。
有的郊區語委人士說,有些1971至1980年之間出生的報名者,雖說年齡對上了,但他們往往會因讀大學、打工等原因,有四五年時間離開過居住地,哪怕他們當地方言說得再標準,也被認定為不符合條件。
方言本是文化認同
據悉,遠郊的金山區已經找到發音人人選。但『正宗』的金山話,與上海市區的方言相去甚遠。『格雞母雞哈母雞』是什麼意思?有誰能聽懂這居然是在問『現在幾點鐘了』嗎?不要說市區或其他區縣的人聽得一頭霧水,就連金山當地的年輕人也很難聽得懂。
對於郊區方言發音人報名情況『慘澹』的現象,張日培說,這與郊區城鎮的高速發展有關係。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幾十年一直生活在一個城鎮不『挪窩』的人已變得很少了,像浦東的川沙鎮、惠南鎮,人口大量遷進移出,自然也就難以找到符合條件的方言發音人了。
游汝傑教授說,方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認同,但一個地區的方言又有着優勢與弱勢之分,拿上海方言來說,市區的上海閒話就明顯居於優勢和強勢的地位,各個郊區的本地閒話則要顯得弱勢許多。而且,不少郊區居民在語言情感上看重市區方言,看輕甚至不太認同所在地的本土方言,這也為『正宗』的郊區方言發音人招募帶來了困難。
亟待保護方言傳承
我國是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為全面掌握語言國情,加快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為社會提供語言文化資源,國家語委於2008年10月在蘇州市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原則上按照一縣一點的原則,調查採錄1000個單字語音、1200個詞彙、50條語法以及規定話語和自選話語等有聲語料,經過科學整理和加工,長期保存,以便將來深入研究和有效地開發利用。
上海難覓方言發音人,說明方言的保護與傳承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游汝傑說,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長期以來重視的工作大致可分為兩塊:一是推廣普通話,二是規範使用漢字。而方言的傳播、使用和保護,還沒有列入各地各級語委的主要工作職責範疇,這就使得方言的傳承缺少有力的行政支持。在有些地方,只是少量地使用方言播報電視新聞、傳唱方言歌曲等,對方言的認同與保護相對保守。
【焦點關注】 上海小囡將來還會不會說上海閒話?
上海方言的未來前景如何?上海小囡將來還會不會說上海方言?雖然這樣的擔憂有其現實背景,但相關的調查卻是較為樂觀的。
華東師範大學蔣冰冰博士是這次上海話發音人招募專家組的4名成員之一。她曾調查過本市的學生語言使用情況。主要調查結論認為:一是上海學生基本都能說上海話,只是說多說少、說好說差的問題;二是學生說上海話的能力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強。在針對學生說上海話的實際能力進行調查時發現,幼兒園小班、小學一年級、小學五年級、初一、高一和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中,上海話說得好的比例依次達20%、59%、74%、83%、91%和100%。這說明,隨着生活、學習閱歷的不斷豐富,學生們說方言和說普通話的能力將不斷得到提高。
調查還發現,上海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以上海話或普通話為交際工具,確實能夠達到了解、溝通的作用。只是年齡層次不同,使用上海話或普通話的程度有所不同。
年齡越小的學生越傾向使用普通話,而年齡越大的學生越傾向使用上海話。比如在和上海話和普通話都講得好的人交談時使用上海話、普通話的比例,小學五年級學生分別為20%、38%,而大學生則分別是35%、29%。又比如,在家庭交際場合中,小學五年級、初一、高一和大一學生使用上海話的比例依次為38%、45%、58%、71%,使用普通話的比例依次為23%、20%、11%、7%。這種逐步懂得把語言工具進行分工以使其更好地為交際服務的情況,正是學生們語言能力不斷增強的表現。
蔣冰冰認為,如果不了解這一語言發展規律,就有可能會僅僅根據兒童、青少年現有的語言發展水平而對其『蓋棺定論』,認定其不會說或說得不好,甚至否定他們上海話或普通話的語言能力會隨着生活閱歷的豐富而不斷增長的這一客觀規律。(王蔚)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