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3|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小姐』――稱謂的嬗變及尷尬(1)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11-12 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
本文原載於【歷史學家茶座】第6輯(進入雜誌專題頁面),原標題為『稱謂的嬗變及尷尬――以「同志」、「先生」、「小姐」、「師傅」為例』  



  人際交往離不開稱謂,有些稱謂千百年間並無太大的變化,有的卻在不長的時間裡就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某些稱謂的變動之快,可謂是史無前例的,簡直令人不知所措。本文就以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繁的幾個稱謂――『同志』、『先生』、『小姐』、『師傅』等為例,略作一點考察。  


  同志  


  『同志』一詞,始見於【國語・晉語四】:『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即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意思。又如,【新唐書・李德裕傳】:『忠於國則同心,聞於義則同志。』【遼史・道宗紀一】載,道宗曾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進太后。這應是『同志』的本意。  


  作為稱謂,它有多種含義。一、指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人。如,【遼史・王鼎傳】:『適上巳,與同志祓禊水濱,酌酒賦詩。』朱熹【朱文公文集】卷2有題為【教思堂作示諸同志】詩;同書卷60【答潘子善】:『不知秋冬間能率諸同志一來為旬月之集,以盡所欲言者否?』元好問【遺山集】卷40【跋張仲可東阿鄉賢記】有『又謄寫別本,以示同志』句。二、近代以來,『同志』成了為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人、特別是一個政黨成員之間的稱謂。如孫中山的遺囑說:『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他在致前蘇聯遺書的抬頭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合中央執行委員會親愛的同志』。魯迅說:『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着現代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鬥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後一種含義,是近現代被應用得最為廣泛的。據【漢語大詞典】載,『同志』稱謂的含義還有:同心人,指夫妻;指結為夫妻;猶同性,性質相同等。不過,這幾種在現代書面語言和日常生活中都很少使用。  


  從過去革命戰爭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後,直至20世紀50~70年代,『同志』這個稱謂曾經是那麼神聖和親切,一度成了不分尊卑、老幼、男女的稱謂。彼此不必志同道合,也無須是同一黨派。  


  幾十年前,我看到過一個小冊子,名為【媽媽同志】,因為書名特殊,就記住了。大意說,革命者、中共老黨員任銳在其夫孫炳文於上海龍華就義後,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她輾轉來到當時的革命聖地延安,先後入抗日軍政大學、馬列主義學院學習,與其女孫維世同班。當時,任銳已年過半百,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媽媽同志』。在一些反映革命時期我地下工作者的影視作品中,常常有他們相見時互道『同志』的激動情景,我雖無親身體會,想來這是有一定典型意義的。  


  『文革』期間,『同志』稱謂的使用對某些人來說顯得格外重要。在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中,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批黨政領導幹部紛紛被打倒,成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時他們都不是『同志』了。只有當他們被『解放』時,才有資格回到『同志』的隊伍中來。那時叫一聲『同志』,對他們來說是何等難得和重要!  


  20世紀80年代後,這個曾經在半個多世紀來是那麼神聖、親切、普及的稱謂,卻不很時興了,被『先生』、『女士』、『小姐』等所代替。當『先生』、『小姐』之類的舊稱謂重新時髦之初,許多中老年朋友去商店購物,一時不習慣稱售貨員為小姐,依舊叫『同志』,結果常常遭到白眼,人家認為你太土,跟不上形勢。只好接受教訓,儘量少用稱謂。至今,我仍很留戀『同志』的稱謂。幾年前,我去台灣做學術訪問,同一位教授聊天,談到當前使用稱謂的尷尬與困惑時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陸人們日常交往時,往往不分性別、年齡,統稱同志,不必過於斟酌,十分方便。』這位教授笑着回答說:『在台灣不行,現在的「同志」是同性戀者之間的稱呼。』回來後,我在網上查了一查,果然如此,真是孤陋寡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