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8|回復: 0

[训诂学] “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6-2 16: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教网
古汉语中,“是”很少作判断动词用,大部分情况下作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当然它也可以是形容词,可以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它还可以是助词。作判断动词用,是后来才有的东西。例释如下:
    一、作代词和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和this is
    1.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3.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
    4.必死是间。《崤之战》
    5.晋于是始墨。《崤之战》
    6.是何可否之谓也?《柳毅传》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8.是吾剑之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9.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治平篇》
    10、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在以上十个句子中,前面的七个句子中的“是”都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与英语的this相当;后三句的“是”是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is。
    二、助词,用来标志宾语前置,不能翻译成“是”,也不能翻译成“这”,应不译。
    1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
    12.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13.鬼神无亲,唯德是依。《左传》
    三、作为判断动词,是后来才有的用法,意义与英语的be动词相当。
    14.巨是凡人。《赤壁之站》
    15.皆是水凿之穴。《雁荡山》
    16.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雁荡山》
    17.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
    四、作为形容词及在形容词上活用的动词,意义是“正确的”或“以……为正确的”。
    18.虽不谓吾言为是《与妻书》
    19.是己而非人。《问说》
    五、名词,意义为“国家大事”,但不能等同于“事”。
    19.定国是之诏既下。《谭嗣同》
    20、共商国是
    总之,古汉语中“是”的用法和意义极其丰富复杂,词性也以代词和形容词及名词为主,切不可简单地以现代汉语的判断动词来翻译它。
     作者:张绍良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